第AA04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4-05
“豫”见博物馆的力量
郑州博物馆“微观之作”获奖
2021年我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79亿人次
我市多个项目入选
“镇院之宝”贾湖骨笛“献声”
郑州博物馆“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吸引市民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豫”见博物馆的力量
“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主会场活动“云端”启动
5·18国际博物馆日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展厅共有三层,展出了近400件(套)大运河相关文物精品,包括西周回字纹青铜鼎、唐三彩天王俑、含嘉仓19号窖刻铭砖,洛阳运河一号、二号古沉船等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供图
“仕女乐队”手办盲盒 新华社发
两位参观者在河南博物院参观 新华社发

5月18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平顶山文物局、平顶山博物馆、河南一百度联合承办的“博物馆的力量——‘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主会场启动仪式”在平顶山博物馆举行。本次启动仪式全程采用5G网络线上直播的方式进行,这也是河南首次以“云端”见面的创新形式参与“5·18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全球文博界的盛会。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力量”。围绕这一主题和河南省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河南省主会场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地展现了数字化时代河南省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的新面貌、新成果。郑报全媒体记者 秦华

截至2021年底 河南已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84座

据介绍,截至2021年底,河南共建成各类博物馆、纪念馆384座,考古挖掘了65000多处各类遗址、墓葬、建筑,全省国有文物收藏单位藏品共计470多万件。具有中原文化特色、多维一体的博物馆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博物馆作为中原文化对外输出的“窗口”效应日益凸显。

在疫情影响和数字化等新的时代背景下,河南广大博物馆从业者将立足于社会服务职能,对“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进行深入思考、解读与实践。讲好中国故事,展示文明形象,推进中原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河南和谱写中原更加出彩新篇章做出积极贡献。

打破时空边界 一览中原数千年 “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正式上线

随着5G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大数据、区块链以及AI、VR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元宇宙等互联网理念的兴起,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博物馆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博物馆融入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文化生活的一项重要举措。

启动仪式上,由河南省文物局联合百度百科博物馆计划、河南一百度共同打造的“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正式上线。作为国内首个省级文物地图,“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以“国风地图”为媒介,以百度地图精准定位为支撑,通过数字化展馆、高清大图、音频讲解等互联网技术和融媒体形式,实现了河南上线305家博物馆,共6000余件文物的线上数字化建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足不出户,逛遍河南所有线上博物馆,云上遨游,一览中原数千年。

以“河南省博物馆数字群落”为依托,河南一百度将围绕“行走河南·读懂中国”这一文化主题开发别具特色、有趣好玩的文博路线。联动河南省内更多的文博机构开展更多形式的数字化建设。包括数字藏品、数字全景馆、数字AI虚拟馆、元宇宙博物馆的联合开发。用数字活化文化、用数字展示文化、用数字诠释文化。通过科技手段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文化内涵,挖掘人类文明创新、传承、发展的基因密码。

河南博物馆群落再添生力军 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 正式开馆

作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不仅是反映中国大运河文化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也是洛阳市深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要抓手。

昨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并以“国运泱泱——隋唐大运河文化展”迎接首批文博爱好者的参观。该展分“天工国运,一统中华”“千年运河,万物通济”“隋唐盛世,国运繁华”“古今辉映,源远流长”4个部分,以贯穿大运河历史的时间脉络为线索,展示隋唐大运河开凿的背景和技术成就及其所蕴含的独特价值,为河南博物馆群落再添生力军。

河南八大馆长“神仙打架”

高峰论坛

解读“博物馆的力量”

为进一步挖掘“博物馆的力量”这一主题的深刻内涵,探讨河南文博事业发展新方向,河南省博物馆界“八大馆长”通过现场连线方式展开高峰论坛。

论坛就如何推动文物“活化”与“破圈”,博物馆智慧化、信息化升级,以及推动博物馆由文物收藏单位向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单位转型和如何打造文博品牌、讲好文化故事等多个角度展开讨论,为河南全省博物馆智慧升级,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指引了方向。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1403 2022-05-19 00:00:00 四 “豫”见博物馆的力量KeywordPh“5·18国际博物馆日”河南省主会场活动“云端”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