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7
黄河臂弯里的“龙马精神”
省图书馆 诚邀读者在线逛书展
吸引9万观众 云游“大美河南”
郑州购书中心荣膺“年度最美书店”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宝藏中华
龙形器与黑釉马:
黄河臂弯里的“龙马精神”
洛阳博物馆的唐三彩黑釉马 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在中国所有的大江大河中,无论从地理空间还是文化意义上来说,黄河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如果从高空中俯瞰,这条全长5464公里、流经9省区的大河,宛如一条蜿蜒前行的黄色巨龙,从发源地青藏高原,一路浩浩汤汤,向东奔腾入海。

细观中华文明历程,时光荏苒5000余年,黄河不但从未缺席,还将它最深沉的文化印迹铭刻在中原大地之上。《史记》有云:“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1959年,史学家徐旭生在“寻找夏墟”的田野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位于河南洛阳偃师的二里头遗址,拉开了探寻“最早的中国”的序幕。

60多年的科学发掘中,考古人员在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多项“中国之最”:最早的宫城、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最早的青铜铸造作坊……而更令人啧啧称奇的珍宝,是一件长达70厘米的绿松石龙形器。

现存于中国考古博物馆的这件龙形器由2000余绿松石片组成,龙头呈扁圆形,青、白玉组成鼻梁,圆饼形白玉为睛,绿松石鼻头硕大醒目,龙身则呈弯曲状,中部脊线向两侧下斜,尾尖内蜷,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这是一座精心规划、庞大有序、布局严整的王朝大都,多项中国古代都邑和政治制度源于此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工作队队长赵海涛表示,二里头遗址对于探索中华文明渊源具有重大的标尺性意义。

在洛阳博物馆,珍藏着一件出土于1981年的唐代三彩黑釉陶马。

这匹“骏马”全身黝黑,只有马面、鬃尾和四蹄是白色,鞍鞯则是绿、黄、白三色相间,正是文献中“龙种神驹,四蹄踏雪”的真实写照,在唐三彩文物中也是非常罕见,特别是它雄健的体态与雄伟的气势,强烈地传递着一种炽热、高昂与昌盛的盛唐气象,展现出一种独特的海纳百川、包罗万象的中华风范。

“黄河宁,天下平”。新时代中,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

黄河岸畔,河南也锚定了新发展坐标:“天下粮仓”,继续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打造“国人厨房、世界餐桌”;“中原腹地”,不断强化区位交通优势,依托“四条丝路”化身“开放高地”;农业大省,用“创新”点燃发展新引擎,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文物大省,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用创意激活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博物馆体系,让精彩的文化产品不断“出圈”……

如今,“母亲河”臂弯中的文化宝藏们,正见证着这块与黄河相生相依的中原大地,抖擞起驰而不息的“龙马精神”,奔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2391 2022-05-25 00:00:00 三 黄河臂弯里的“龙马精神”KeywordPh■宝藏中华
龙形器与黑釉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