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多幸运 我有个“我们”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幸运 我有个“我们”
——写在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清零”之际
□本报记者 石大东 孙新峰 李娜
工作人员在出市口查验相关证明 郑报全媒体记者 周甬 图

孟夏之日,万物并秀。

郑州城区东西主干道金水路上,车水马龙;菜市场里,人们挑选着新鲜的食材;工厂里,机器轰隆;不远处,风吹麦浪,小麦覆陇黄。

这些看似寻常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蓬勃日子,却被无数人发至朋友圈,直言“这一切,来之不易”。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郑州着实不易——

5月1日,郑州公布新发现一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

5月2日、3日,又陆续发现几例新冠肺炎阳性病例;

5月4日,郑州主城区停止一切非必要活动;

5月10日,郑州实现一周内社会面全面“清零”;

5月14日,郑州恢复堂食;

5月29日凌晨,郑州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

5月29日上午,郑州推出稳就业保民生“一揽子”政策措施,进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新阶段!

当“抗疫”的集结号吹响,1300万郑州人民同仇敌忾、义不容辞;当阶段性“抗疫”的凯旋曲奏响,我们回望——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当“双清零”的号角吹响,郑州1300万出彩的中原儿女正以意气风发的姿态,迈向“双战双赢”新的征程。

尽锐出战 一场气壮山河的全城“大决战”

位于郑州市西郊的疫情防控指挥部内,挂图作战的表格还在办公室墙上贴着,每一天满满的工作量,显示着这里的忙碌。

自5月1日郑州新一轮疫情以来,一条条决策,便是从这里发给全市市民的。

回望过去这段时间,成如容易却艰辛。

郑州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楼阳生多次批示和调度指导,要求果断决策、精准施策,迅速圈住封死捞干扑灭疫情。省长王凯多次调研郑州,现场督导防控工作。

郑州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上肩落地,挺身主事、挺膺担事、挺力成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果断采取静默管理、精准管控、控新治旧、服务保障等举措,以最大力度最高效率,从严从实从细从快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服务。

目前已先后实现了三天内圈住封死疫情、5月10日实现社会面清零、5月29日实现社会面和隔离点“双清零”的目标任务!

从5月4日精准分区域管理,到5月10日社会面清零,那是1300万郑州人民168个小时的日夜兼程;

从5月10日社会面清零到5月29日的“双清零”,那是1300万郑州人民不舍昼夜的宵衣旰食!

回望过去这段时间,看似寻常最奇崛。

迅速决策,面对疫情,郑州果敢快速地做出了反应——

5月1日,郑东新区报告郑州本轮第一例确诊病例,郑州市快速出手、以快制快,抢抓与病毒赛跑的第一个“黄金24小时”,全力做好人员排查、流调溯源、核酸检测、区域管控、转运隔离、患者救治。

5月2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安伟主持召开全市疫情防控形势研判分析会,强调要迅速行动,尽锐出战、全力以赴,尽快圈住封死捞干扑灭本轮疫情燃点。

面对疫情,郑州各行各业迅速进入“平转急”状态——

建立并落实63321机制,全面落实流调、采集、转运、管控、消杀、报告“6同时”;流调、社区、单位责任人“3到位”;流调采取专业调查、大数据寻迹和公安追踪“3结合”;管控区域内核酸检测、时空伴随排查及核酸检测同步“2启动”;加强工作跟进,确保疫情处置快速、科学、高效“1到位”,以最快速度、最大力度、最短时间圈住封死疫情。

精准施策,面对疫情,郑州以最大的努力力争为市民带来最少的损失——

建立并统一调度80支、400人的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常态专业流调队伍,100支、500人的疾控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常态综合流调队伍,120支、600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应急预备流调队伍,按照“初筛即开展”原则,对感染病例和重点区域“一病例一专班”“一重点区域一专班”快速精准深入开展流调,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内陆口岸城市,郑州坚持防线前移、关口内置,先后建立机场联防联控机制、车站联防联控机制和高校联防联控机制。

在这些迅速决策、果断行动、精准施策下,我们尽锐出战、勠力同心,做到了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心手相连 一场倾情倾力的全民“总动员”

在微博、在微信、在论坛、在朋友圈,郑州“抗疫”的点点滴滴,被人们见证、记录,郑州也以行动和成果,展示着这座古老而又欣欣向荣的城市的魅力。

这是雷厉风行的行动力,是郑州的“高度”。

疫情防控期间,民生需求如何保障、重点企业如何生产?郑州市坚持“动静结合”,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有力有序落实“五保”、畅通循环,全面做好静态管理期间物资供应、医疗服务、企业生产、项目施工、宣传引导等工作。

保供应,组织重点企业扩大民生物资储备、提升备货频率,封控区点对点配送。

保就医,建立特殊人群就医档案,封控区实行专车备勤、对口接诊、上门送医等服务。

保特需,全面开展网上群众路线,建立服务保障队伍,开通24小时服务热线,做好行动不便人员、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的上门检测等服务。

保生产,对封控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成立服务专班,点对点、人对人做好物资、招工、防疫等保障,促进企业正常生产、项目正常施工。

保稳定,充实市长热线、公卫热线和网络平台工作力量,累计受理群众反映问题10万余件,迅速回应办理,办结率达97%以上。

这是守望相助的城市风尚,是冲锋在前的郑州“温度”。

他们是党员——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全面启动,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市、区三级机关党员“双报到”,76126名党员下沉至4421个社区,做起志愿者、服务员。全市8.6万名基层干部和40多万名党员逆行而上,舍小家、顾大家,冲锋战斗在最前线,在大战大考中践行使命担当。

下转A11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3789 2022-05-30 00:00:00 一 多幸运 我有个“我们”KeywordPh——写在我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清零”之际
□本报记者 石大东 孙新峰 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