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03版:我城我恋 上一版3  4下一版
T
高新区“蝶变”制造业之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高新区“蝶变”制造业之城
郑州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考核高新区夺魁
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工人通过操作系统控制设备运行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近年来,郑州高新区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在产业链上不断向中高端迈进,制造业持续发展壮大。郑州高新区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考核成绩在郑州市16个县、市(区)中排名第一。

郑报全媒体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文/图

产业之变 首要在于充分发挥 工业“压舱石”作用

郑州市2021年度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考核共53项指标,共设置小微企业园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工业投资和项目建设、市场主体培育、数字化转型、企业服务和要素保障等6个专项工作,并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重。

制造业强,则经济强。在产业变革之路上,高新区勇于打破路径依赖,敢于突破发展天花板。据了解,2021年郑州高新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强化担当、主动作为,紧盯全年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目标任务,围绕量的增加、质的提升,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产业培育工作为抓手,以“万人助万企”活动为契机,以亩均绩效评价为导向,以小微企业园建设为核心,以科技创新工作为引领,以融合发展为基础,以产业转型升级为目的,全力保障工业经济发展。

高新区坚持制造业立区不动摇,打造千亿级世界高科技园区,首先要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并谋划了未来高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蓝图。2021年,新培育规上工业61家,新培育亿元以上企业14家,其中5亿元以上的企业8家;新培育“三高”企业680家,占全市34%。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8.4%,较2020年提高2.8个百分点;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六大主导产业较2020年提高1.7个百分点。2021年工业投资完成79.79亿元,同比增长57.13%;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22.57%,较2020年增长9.4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12.2%。标志着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度。

产业之变

关键在于全面激发

产业培育活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何闯新路成了高新区上下不断探索的命题,为此制定《郑州高新区产业培育专项评分细则》,成立工作小组,建立工作机制。主要包含市场主体培育、推进产业链供应链升级、打造小微企业园3个方面。

建立企业数据库。按照年度目标的1.2倍建立高新区“四转”企业培育库,其中“三高”企业库987个,个转企培育库24家,小升规培育库企业232家,规改股培育库3家,股上市培育库39家。做好产业培育考评。产业培育单项考核中8次月度考核,7次位居全市前三。其中在4个开发区的排名中,6次月度考核第一。

“万人助万企”扎实开展。2021年,高新区4个“万人助万企”工作组累计走访企业1412家次,推动问题解决622个,问题解决率98.4%。省市“万人助万企”共交办问题8批,解决率100%。

亩均评价持续优化。按照应评尽评原则,高标准完成高新区462家制造业企业的“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工作。其中规上制造业企业272家,规模以下制造业企业161家,初步评价,各项指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受制造业PMI指数、疫情、原材料上涨、环保管控、减税降费影响,影响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要素呈现“5降2升”的态势。

小微园区高标推进。高新区谋划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园13个(新开工及谋划项目6个,在建项目6个,改造提升类项目1个),总投资256亿元,总建筑面积541万平方米,中小微企业占比98%。截至2021年底,高新区小微园区共集聚企业1199家,“专精特新”企业120家,科技型企业442家。

产业之变

重心在于推动

新兴产业加速壮大

面对疫情等不利条件下的经济下行压力,要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就要充分发挥工业的“压舱石”作用,高新区把工业稳增长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组织专家对河南省智能传感器创新中心认定并评审,新增郑州市工业机器人创新中心一家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累计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4家,占全市的67%。

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方面,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郑州森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占全市的26.7%。企业技术中心方面,郑州衡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的26.9%。

“专精特新”企业方面,新增新天科技等1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的40%,累计23家,占全市的36%。

公共示范平台方面,新增郑州融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等8家市级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占全市的32%;新增华纳时代检测认证有限公司等10家市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占全市的25%。

质量标杆方面,新增富耐克、凌达压缩机两家河南省质量标杆企业,占全市的67%;累计19家,占全市的43%。

融合发展加速赋能。2021年,高新区两化融合贯标企业32家,完成全年任务的967%,“上云”企业1713家,完成全年任务的785%,“接链”企业339家,3家公司获批国家服务型制造试点示范,全市占比75%,全省占比27%;5家企业获批河南省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全市占比23%,全省占比11%。

下一步,高新区制造业发展将从强化运行调度,加强协调联动,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统筹推进实施,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等四个方面重点发力,全力加快制造业高地建设,推动国家自创区建设提质增效。持续强化工业前50强企业的运行监测服务,及时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完成全年规上工业目标任务。

腾笼换鸟,筑巢引凤。高新区要在产业振兴发展路上,打造出更多创业创新的“顶流”,推出组合拳,尽全力腾挪并科学规划创新创业空间,精准地提供要素支撑。千亿级世界高科技园区,未来可期。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3822 2022-05-30 00:00:00 一 高新区“蝶变”制造业之城KeywordPh郑州高质量发展制造业专项考核高新区夺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