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X04版:新郑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X04-05
凝心聚力谋发展 县域经济起高原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凝心聚力谋发展 县域经济起高原
新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
工人在郑州运达造纸设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对生产的造纸机械设备进行检测登记
以“万人助万企”为抓手,深入一线走访企业,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工作人员对自主办税的企业负责人进行现场指导和帮助
又是一年麦收时
麦收的喜悦

五月的黄帝故里新郑,满眼见绿,处处有花,路畅景美,生机勃勃,一幅宜居宜业、活力发展、美丽幸福的生动画卷,正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别从第41位、37位攀升至第38位、28位,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总体评价连续五年排名全省县(市)首位。新郑被认定为全省第一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

常住人口达到117万。城市建成区面积从66.2平方公里扩张至132.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从60.9%提高到68.7%。

囊括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省级生态县(市)、省级森林城市等殊荣,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有5个国家级、10个省级和18个郑州市级现场会在新郑召开,探索了一批叫响郑州乃至全省、全国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添一批更有分量的城市名片。

一张张傲人成绩单,一组组逐年攀升的数据,足以验证新郑高质量发展之实力。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雁”,新郑市奋楫笃行,为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贡献新郑力量。

记者 杨宜锦/文

新郑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重塑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5月27日,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峰泰科技的厂区内,一辆货车正在加紧装车,这车满载“新郑制造”的货物当天下午就将随郑欧班列发往法国。作为占地几十亩的高科技创新企业,峰泰科技每年销售额达1.2亿元。“今年受疫情影响,公司销售收入预计在1.3亿元。”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洋洋表示。

产业是发展恒定的核心,也是新郑凝心聚力谋发展的底气。骄人成绩何以成就?离不开新郑市对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谋篇布局。

制造业加速转型。坚持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支撑产业优先发展,规划建设6.7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园,先后招引落地威斯荻克等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5个、总投资177亿元,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日趋完备。挂牌、上市企业108家,锐杰微等45个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主要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1家、科技型企业166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19.6%提升至33.1%,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7%。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24个、智能化改造企业32家,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4家。新创中国驰名商标7件,商标拥有量达2.3万件,好想你成为全省唯一荣获中国商标金奖企业。新港产业集聚区晋升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入选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试点县(市)。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传化中原物流小镇建成招商,华南城特色商业区晋升省三星服务业“两区”,商贸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6.4%增长至21.9%。黄帝千古情建成运营,轩辕夜游谷等一批高端文旅项目签约落地,累计接待游客2452.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2亿元。房屋交易面积1804.6万平方米、交易额1425.5亿元,居全省县(市)首位。16家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全省县(市)最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连续五年居全省县(市)首位。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9%。

提升服务水平 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

生于1990年的李洋洋德国留学回国后就来到了新郑,和团队一起在此创业。“选择新郑,是因为新郑的区位优势明显,方便企业生产及物流运输,再加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峰泰科技就顺理成章地落户新郑了。”据李洋洋介绍,2014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对于企业运营中的各种手续都不太懂,“新港产业集聚区的同志们就指导我们顺利办好了一切手续,推着我们的企业正常生产运营起来。”

积蓄成势,其来有自。成绩和荣誉背后,是这座城市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对症下药、久久为功所打造的一流营商环境。在2021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新郑位列全省104个县市第一,成为唯一一个达到地级市优秀水平的县(市)。

新郑市委市政府确立建设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奋斗目标,将“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工程”列入全市“九项工程”,着力打造全省最优营商环境。

强力推进,从政策清单做起。对标先进和前沿,出台62条普惠措施,涵盖减税降费、科技创新、就业创业等方方面面。通过线上服务、线下咨询,将优惠政策公之于众,企业随时可查可用。

公平而透明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纷至沓来,新郑成为全省拥有市场主体最多的县市。

“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围绕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愁盼”,新郑市不断推出创新举措,持续提升政务效能。

资源整合“一次办”:将1634项审批服务事项全部进驻政务服务大厅,855项事项“一次办妥”。在郑州市率先投用县级数据共享平台,通过“电子证照共享”,申请材料减少3084项,减幅达66.31%;审批时限压缩3715个工作日,压缩54.6%。

技术赋能“电子办”:建设移动APP招投标,实现市场主体注册“零跑腿”;在全省率先推出农村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电子签名,实现商品房和棚改安置房“交房即发证”。率先开发建设“莲鹤”不见面开标大厅,完成“不见面”交易金额129.23亿元。上线保证金秒退系统,释放保证金1.68亿元。

宜居宜业宜游 乡村振兴跨步向前

“小满小满,麦粒渐满。”5月21日,小满到。5月27日,新郑市具茨山上的麦子开始收割。接下来,新郑市32.1万亩小麦也将陆续开始收割,夏粮丰收在即。“今年的小麦颗粒饱满,预计亩产将达到416.5公斤。”手捧麦穗,新郑市农业技术专家杨新田说。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新郑市用有力臂膀稳扛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1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7万亩,全市牛饲养量稳定在5000头,奶类产量稳定在3000吨,全市能繁母猪保有量稳定在1.6万头左右。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牢耕地保护红线。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新郑市以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同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抓住乡村发展这个核心,夯实乡村建设这个根基,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在主导产业方面有新发展。一产大力发展绿色种养业;二产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围绕红枣制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四链”同构;三产按照“农村特色、城市功能”的理念,围绕教育培训、科普研学、健康养生、观光旅游、餐饮住宿、精品民宿等新产业持续发力。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一渠九脉”水系为框架,围绕水系连通、河湖贯通,让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水系增强乡村振兴的颜值,提升美丽乡村的气质。重点对潩水河上游辛店镇境内的王庄、孙河、刘湾(大汉窑)等村,下游观音寺镇境内的唐户、大董、潩水寨等村,双洎河上游新村镇境内的云湾、裴李岗等村,黄水河下游和莲河下游和庄镇境内的郑庄、小连楼、杜楼、付庄、陆庄等村进行整治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强化党建引领 保驾护航全面发展

作为全市“九项工程”之首,新郑市强化党建引领工程,加快构建大党建工作格局,着力推进党的建设高质量,以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为抓手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为新郑“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加快现代化全国一流中等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开展基层党组织书记“亮赛比”、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十佳百优”培育、村级组织“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战斗堡垒。首次将“驻村第一书记”纳入专场比学,拓展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五星”支部争创活动,不断将基层组织建设向纵深推进。成功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个,郑州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45个,龙湖镇泰山村党总支书记乔宗旺在郑州市举办的第一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擂台赛上,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评为郑州市第一届“十佳”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村级党组织书记“头雁”领飞作用得到全面加强。

基层基础全面加强。将“五星”支部争创活动拓展深化,先后印发《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双带双争”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社区)“两委”干部报酬待遇的实施办法》,建立了“老带新”“强带弱”导师帮带对子153对,评定出“五星”支部12个,进一步激发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头雁”作用。成功创建省级基层党建示范村3个,郑州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22个,“美丽乡村”精品村、示范村45个。完成27个集体经济收入5万~10万元的村整体提升,村级集体经济逐步壮大。深入实施党校建设“3+1”提升工程,依托5所省级授牌乡(镇、街道)示范性党校及新郑市授牌56所乡村级党校,累计组织2.5万名党员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

(下转X06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4712 2022-06-02 00:00:00 四 凝心聚力谋发展 县域经济起高原KeywordPh新郑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绽放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