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满”已过,即将“芒种”,新郑市“三夏”生产工作拉开大幕。为切实做好今年“三夏”工作,新郑市农委早准备、早动手、早行动,多措并举,全力备战“三夏”生产。
记者 杨宜锦
通讯员 李浩 文/图
抓好小麦后期管理。新郑市农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落实小麦后期病虫害综合防控、防倒伏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干热风”、强降水和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防范,指导群众科学管理小麦后期生长,确保夏粮收获颗粒归仓、夏收夏种不误农时。同时组织植保专业技术力量,加强小麦病虫害预报预测,及时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控,开展新郑市小麦“一喷三防”和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促进粮食增产丰收。
抓好农资市场监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巡查检查,以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为重点,规范农资市场主体经营资格,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破坏市场秩序等行为,确保农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
提前做好“三夏”机收准备工作。为做好农机筹备与机具检修、应急服务,新郑农委成立“三夏”生产服务工作小组,包含技术组、应急组、安全组、保障组,制定了“三夏”期间农机生产应急预案,并深入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户、种植大户等进行“三夏”期间作业服务,宣讲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操作安全知识等内容,督促、帮助农机手做好农机具检修工作,确保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三夏”生产,提升“三夏”作业质量。
深挖机收减损潜力。新郑农委早动员早部署早行动,5月20日组织召开了“三夏”农机化生产动员会暨农机技术培训会、“新郑市2022年机收减损技术培训会”以及“新郑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配套农机保障会”等会议,部署组织农机手、新型农业服务组织、种粮大户开展机收减损大宣传、大培训、大比武活动,努力降低小麦机收损失。同时推广玉米大豆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争取完成新郑市2022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任务,达到提升粮油综合生产力的目的。
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继续实行市、乡镇、村三级禁烧责任制,充分发挥“蓝天卫士”电子监控系统作用。同时强化秸秆综合利用,以用促禁,加大监控力度,确保有烟必查,有火必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