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据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公众号消息,老艺术家蓝天野因病于6月8日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95岁。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叶霖 2021年获颁“七一勋章” 为执行任务改名为“蓝天野” 蓝天野,1927年5月生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导演。他将一生奉献给了人民文艺事业,出演或导演了《蜕变》《茶馆》《家》等数十部优秀文艺作品。 蓝天野传承艺术艺德,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文艺界领军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他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和“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全国德艺双馨终身成就奖”等。 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蓝天野获颁“七一勋章”。 蓝天野青年时曾入国立北平艺专学画,1944年投身演剧事业。1945年9月23日,蓝天野入党。他说:“就像人会记得自己的生日,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日子。”蓝天野曾在抗战烽火中担当我党地下交通员,从爱国学生成长为地下尖兵。 1948年秋天,在从北京转移到解放区的路上,为了安全,组织上临时要求他改名字,他将原名王润森改为“蓝天野”,并沿用至今。 《茶馆》《封神榜》等作品中饰演角色深入人心 作为中国表演艺术界德高望重的前辈,蓝天野从20世纪40年代就投身话剧事业,几十年来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先后塑造了《北京人》中的曾文清、《蔡文姬》中的董祀、《茶馆》中的秦仲义等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 除了在话剧舞台上大放异彩,蓝天野也参演过不少电视剧。在20世纪9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的《渴望》中,他饰演男主角王沪生的父亲王子涛。当然,蓝天野最经典的荧屏形象无疑是1990年《封神榜》中的姜子牙,他把姜太公的运筹帷幄、仙风道骨演绎得惟妙惟肖。 1987年,60岁的蓝天野退休,离开了舞台。24年后,他被剧院邀请返回舞台演出,从那时起,他就再也放不下挚爱的话剧事业了。 演戏、排戏、导戏,蓝天野不辞辛劳地为中国的戏剧事业发光发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蓝天野笑称:“到了我这个年龄在人艺还有几位,但是能出来工作、还能执导的,唯一就是我了。” “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 蓝天野曾在北京房山的岗上大队待了半年,跟随全国劳模、岗上大队书记吴春山一起生活。他们一起睡在牲口院的炕上,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喂牲口。这段经历,为蓝天野塑造农村题材戏剧的角色打下了坚实基础。 扎扎实实融入生活,是蓝天野锤炼演技的核心途径。19岁那年,蓝天野要出演一个老农民,他就跑到京郊的农村,坐在井沿上和老乡们闲聊,观察农民的言谈举止;演《大雷雨》里的俄国钟表匠库力金,他不仅熟读俄国小说,还去拜访流亡中国的白俄贵族,把俄国影片《彼得大帝》和《宝石花》看了10遍以上。 1980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茶馆》剧组从北京启程,赴欧洲演出。这是中国话剧第一次漂洋过海,这部戏的受欢迎程度也远远超出演员的预期,当时外国媒体好评如潮地进行了报道。 蓝天野曾表示:“没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员。”在他看来,只有会看戏,才会演戏;身为演员,只有注重文化素养的积累、认真观察生活,才能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能成为受到大家真心爱戴的老前辈,除了话剧舞台上过硬的实力和专业素养,还和蓝天野慈爱温和、平易近人,喜欢提携后辈的性格分不开。 “择一业,忠一生”的典范 后辈们对蓝天野的孺慕之情溢于言表,而对于濮存昕来说,蓝天野有些更为深刻的意义。蓝天野不仅是看着濮存昕长大的前辈,更是他从艺道路上的领路人。 1986年,蓝天野把空政话剧团的濮存昕借调到北京人艺演话剧,正式开启濮存昕的表演之路,这一演就是几十年。这些年来,蓝天野见证濮存昕的成长,两人似师徒,更像父子。 让人惋惜的是,原本我们将迎来两人的再次合作——6月9日到14日,北京人艺迎来建院七十周年演出,重排《茶馆》。濮存昕担任主演,蓝天野则作为艺术顾问,再一次为后辈们领路。然而,这位总是带着慈爱微笑的可靠领路人,终究是缺席了。 “择一业,忠一生”,蓝天野的一辈子都献给了舞台。他上了年纪仍然坚持练功,逝世前仍在准备话剧《茶馆》重演的工作,让无数人感受到了“生命不息,表演不止”的震撼。如今,也希望他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自在如风,翱翔天野。 倾尽全力栽培艺术人才 心中怀有把话剧当作一生事业来做的执着,蓝天野把传承艺术和艺德作为分内之责,多年来为一批又一批青年演员讲授戏剧表演理论和技巧,倾尽全力栽培艺术人才,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当今许多活跃在艺术舞台上的艺术家,都是在蓝天野的指导和培养下逐渐成长起来的。2015年,88岁高龄的蓝天野执导话剧《贵妇还乡》,他对演员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仔细推敲,认真讲解。一次,因为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始终不到位,站在一边的他突然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进行示范。旁边的人担心他的身体,他说:“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有什么豁不出去的。” 2021年,已是94岁高龄的蓝天野执导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在3个多月的排练时间里,他总是最早到排练厅和后台,手把手传授演员声台形表基本功,一对一指导演员如何融入角色,用严格的艺术标准为整台剧目把关。剧目演出期间,他仍每天在剧场盯现场演出到深夜,散戏后才最后离开剧场。 蓝天碧野,赤子情怀。蓝天野常说,“我这一辈子都听党的话”。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人民艺术事业,见证了话剧民族化的辉煌历程,更见证了中国话剧事业的壮大与腾飞。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