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Q03版:担使命 谋发展 上一版3  4下一版
Q03
读报告看蓝图 起高峰出重彩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读报告看蓝图 起高峰出重彩
一表读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

面对汛情、疫情叠加影响,新密市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难,在非常之年创造非常之绩,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稳中加固、稳中提质、稳中趋优的良好态势。

一、产业格局深度重塑

工业主导更加强劲。实施重点工业项目115个275.2亿元。新增“两化融合”对标贯标企业27家、智能化改造企业24家。新密市获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先进集体,再次入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

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创成省级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5条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基本成型。全年累计接待游客1100.6万人次,综合收入48.5亿元。

特色产业亮点纷呈。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30家、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2家。跨境电商交易额超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95亿元。

二、城乡面貌历变新生

城乡基础更趋完善。“西水东引”启动实施。新改建农村公路30.7公里,完成通村入组道路9个10.4公里。新增燃气管网20.6公里,新建改造电网349.9公里。新建5G基站654座。

城市品质更有魅力。大手笔规划实施古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投资3.5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200户,完成老旧小区改造529户4.8万平方米。“城市大脑”一期全线运行,“智慧停车”入选国家试点经验。成功创建国家级“中餐豆腐美食文化地标城市”。

乡村振兴更具示范。完成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项目202个1.56亿元。高标准推进8个精品村、28个示范村建设,获评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市)。

三、生态优势更加凸显

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年浓度等3项指标质量均居郑州县(市)首位,优良天数累计达253天,在郑州市16个县(市)区中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实施国土绿化5800亩,森林抚育1.1万亩。创成省级森林特色小镇1个,创建森林(生态)乡村20个。溱水河综合治理、大磨岭矿排水资源化利用项目启动,云岩宫水库改扩建项目完工。农村人居环境“三个清零”全部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市)顺利通过复核验收。

四、改革开放步稳行健

省级下放的255项权限顺利承接到位,财政实现省级直管。招商引资聚力成势,累计签约项目18个,超额完成“125”高质量招商任务。创新实施商事制度“1+X”“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新增市场主体9813家。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70%以上,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63%以上。

五、民生福祉更加殷实

完成民生支出44.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5%以上,累计兴办三级民生实事36件。发放城乡低保、优待优抚等各类补助补贴1.5亿元,投入资金4360.2万元实施教育项目31个,新(改)建校舍2.2万平方米,公开引进教师175名。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建设稳步开展。

2022年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左右,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与“十四五”控制目标统筹衔接。

重点做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稳好调优经济大盘

全力扩投资稳基础。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重点推进总投资1096亿元的19个省重点、24个郑州市重点和170个市本级项目,确保完成年度计划投资353亿元。

强力促消费增潜力。推进古城保护和城市有机更新。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电商交易额达到25亿元。

二、强化拓展产业韧性

壮大工业经济。力争新型耐材产值达到300亿元,加快打造“中国耐材之都”。加快构建百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现代工业集群。

扩大开放经济。加快形成“环城高速+国省公路+城市轨道”的复合型交通新格局。全年引进10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2个,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个,签约额达到110亿元。

培育回归经济。争取全年落地企业60家以上,推动市级回归经济明星项目3个以上,乡镇办明星项目18个以上,总投资100亿元以上。

三、加快释放创新动能

深入推进“放管服效”改革。完成市先进制造业开发区“管委会+公司”制改革。重点培育10家企业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建立常态化银企合作平台。

四、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抓好灾后恢复重建,6月底前完成多层集中安置区主体建设任务,8月底前多层项目达到交房条件,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全部搬迁入住。10月底前完成特别重大灾毁路段恢复重建。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五年行动,打造4个美丽乡村组团,建成美丽乡村示范村、精品村20个;实现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0万元以上;新增都市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20个以上,确保粮食稳产在22万吨左右。

五、建设生态示范城市

铁腕推进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生态治理,新造林1600亩、森林抚育2100亩。稳步推进“西水东引”工程,启动南水北调引水入密工程扩容改造,确保完成新区供水工程年度任务。创建绿色矿山4家。

六、实现更加美好生活

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建设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51个,确保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着力推进9所PPP学校项目建设;高质量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引进和发展一批高等院校。

守牢疫情防控不发生规模性反弹的底线。加快构建“空、天、地”应急指挥体系。持续推进“三零”创建。

记者 薛璐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19805 2022-06-29 00:00:00 三 读报告看蓝图 起高峰出重彩KeywordPh一表读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