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4-05
重庆:工商齐舞 多重喜庆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重庆:工商齐舞 多重喜庆
长江“黄金66号”游轮上,游客在甲板上“逛街”赏夜景
梁平工业园区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无尘车间
人们在第十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上烫火锅

上接AA03版

往东,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航运优势,加快建设智慧长江物流工程,开通渝沪直达快线,开行渝甬沿江铁海联运国际班列,与长江航运相互补充;

往北,常态化开行渝满俄班列,使重庆与俄罗斯之间的货物流通效率大幅提升,贸易市场进一步拓展;

向南,西部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重庆成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通道物流网络覆盖全球107个国家(地区)的315个港口……

多条国际物流大通道交汇重庆,也让这里实现“买全球”,成功打造“永不落幕的进口博览会”。与此同时,一大批国际消费资源落地重庆,2021年吸引国际知名品牌首店203家。

“组团式发展”的商圈文化,是重庆的特色。目前,重庆逐步构建起以中央商务区为龙头、城市核心商圈为主体、社区便民商圈为补充的三级商圈发展格局,60%以上的消费在商圈内完成。

重庆进一步推动实体商业数字化转型,给消费者提供便捷化、多元化购物渠道。解放碑步行街全域旅游智慧服务展示中心已经建成投用,在这里机器人可以为过往游客提供服务,像这样的智慧商圈,重庆还将建设10个。

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重庆积极支持、引导商家突出特色优势,发展多元融合新业态,打造多元融合新消费场景,培育发展新消费,催生了不少特色消费新场景、新地标,增强了消费新魅力。两江新区的重庆光环购物公园,打造了室内植物园——“沐光森林”,形成了可让消费者一边打卡赏景、一边购物的新消费场景;渝北区两江国际商务中心的重庆大悦城,打造了湖泊、“渝悦峡谷十二景”,构建出百米“峡谷”全场景微度假公园;解放碑步行街上的重庆环球金融中心不仅有购物中心、酒店,还在73~75楼打造观景平台,发展“云端经济”……

消费繁荣度是衡量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重要评价维度。2021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5%,增速高出全国6个百分点,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列。重庆的消费能力,消费市场繁荣度,不言而喻。

今年2月27日召开的重庆市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推进会明确,聚焦“国际”目标,紧扣“消费”主题,突出“中心”功能,彰显城市特色,在优化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商圈、引领消费风尚、创新消费模式、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等方面下功夫见实效,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在挖掘自身潜力全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同时,重庆市还努力争取国家相关部委的支持。

今年2月,重庆市政府与商务部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商务部将支持重庆在协同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等方面不断创新提升,推动更多政策、项目和示范在重庆先行先试、优先布局、落地转化,为重庆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提供有力支撑。

既苦练内功,又善于借力。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探索创新,风生水起。

国家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实至名归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国民经济的脊梁。

作为我国传统的制造重镇,重庆有着非常良好的制造业基础,产业规模大、产业门类全。

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是国家对重庆的期许,也是重庆义不容辞的使命。

推进制造业发展,重庆面临良好的机遇——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带动制造业深度转型发展,为重庆制造业转型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窗口期。

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为重庆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从国内大循环来看,重庆的地理位置使其在内需市场中有广阔的辐射半径和市场空间。从国际国内双循环来看,重庆近年打通了到欧洲的国际物流通道,也建立了连接东盟的陆海新通道,能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

大数据智能化发展战略的优先实施,则让重庆制造业在“十四五”期间占领了发展先机。比如,“芯屏器核网”的全产业链基本形成,智能制造得到进一步实施。

立足自身禀赋,顺应时代发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成为重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

重庆统筹谋划,做好顶层设计,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

2021年4月,重庆市召开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意见》《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印发,23条政策强力推动制造业发展。

2021年7月,《重庆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出台。

2021年8月,重庆市政府发布《重庆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明确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3万亿元,年均增速6%。

同月,重庆市又出台5个重点专项实施方案,针对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制造业智能化赋能、制造业绿色发展、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等重点任务的落实进行部署。

2021年9月,《重庆市制造业领域优秀企业家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发布。

2021年11月,《重庆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发布。

…… ……

一年内密集出台相关政策,重庆市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迫切心情可见一斑。

培育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三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材料、特色消费品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为重庆制造业的着力点。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融合化、区域化,成为重庆制造业发展的方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推动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支撑。

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持续推动企业强化创新研发,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研发机构倍增计划。2021年,重庆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占比达到了25%,比上一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加大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市级制造业中心的培育。2021年,国家地方共建硅基混合集成创新中心成为重庆创立的首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围绕产业链提出技术需求清单。2021年,围绕 “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重庆市发布关键重要技术需求清单,推动院校、研究院所、企业开展协同攻关,解决产业发展中的技术供给问题。

既要靠创新支撑发展,还要向“数字化”提升效益。

重庆市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重庆正在打造5座“灯塔工厂”,涵盖汽车、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均为重庆的支柱产业。“灯塔工厂”具有三大特征:技术先进,成效显著,带动明显。重庆将通过“灯塔工厂”的辐射带动效应,以点成线,以线带面,推动重庆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速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近年来,重庆在传统制造业企业中实施了近4000个智能化改造项目,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五成以上,运营成本降低两成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三成以上。通过产业数字化,一大批企业摆脱困境,实现涅槃重生。

作为重庆两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汽车产业,近年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21年,重庆汽车产业产值、产量同比增长15%和26%。

如果说汽车产业的转型发展是重庆强化创新支撑、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成功实践,那么电子信息产业的稳健增长则是重庆着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绝好范例。

重庆将“芯屏器核网”等数字领域的研发成果,进行产业化、商品化,作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着力构建“芯屏器核网”产业链,形成产业协同,打造产业集群。

2021年,重庆两江新区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创历史新高,成为两江新区第一个2000亿级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已构建起“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的发展态势,“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锚定前沿领域,重庆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力争“十四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总规模迈上万亿级台阶。

如何更好地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耦合”?

重庆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重点实施研究院矩阵体系工程、工业设计能力提升工程、先进制造业培育工程、制造业强链创新工程;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构建科技成果“育种”体系、专精特新“育苗”体系、产业链群“育才”体系。

“十四五”期间,重庆还将布局发展未来通信、卫星互联网、前沿新材料、后摩尔时代微电子、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为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提供原动力。

成渝“双城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重庆所在的成渝地区处于我国东西结合、南北交汇的中间地带,周边人口超过1亿,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近年来,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成渝地区联动发展,有利于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拓展市场空间、优化和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2021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踏上新征程。

2021年12月,中共重庆市委、中共四川省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了《重庆四川两省市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联合实施方案》,推动重庆成都双核引领相向发展,提升重庆和成都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

两年多来,川渝两地以规划纲要为施工蓝图,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快车道,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呈现新气象。

成渝地区是全国重要制造业基地,推动产业协作是建设双城经济圈的重中之重。重庆以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为切入点,联合四川制定实施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共建方案,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加速聚集,构建市场竞争力强、可持续的现代产业体系。目前,川渝两地汽车、电子产业全域配套率超过80%,成为全国重要汽车产业基地和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成渝地区将共同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打造城市消费品牌,打造知名商圈,推动消费供给升级,大力发展网络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新业态;整合巴蜀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联合打造精品旅游线路……成渝地区正共同致力于营造高品质消费空间,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如今,双城经济圈建设正从夯基垒台向整体成势迈进,随着川渝全方位协同、全领域合作的加强,重庆建设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必将迎来更好的环境,拥有更多的资源。

…… ……

名城誉享三皇地,古邑堪称四郡尊;

七色茶花映桷树,山城灿烂又逢春。

有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和强力支撑,因“双重喜庆”历史典故而得名的重庆,未来之路将更加繁华相伴、多重多彩!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陈锋 武建玲 整理

图片均由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提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23220 2022-07-15 00:00:00 五 重庆:工商齐舞 多重喜庆KeywordPh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着力发展先进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