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天津:融入大战略 逐梦新征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天津:融入大战略 逐梦新征程
天津夜景
天津港集装箱码头
位于天津的北方大数据交易中心
中航工业集团天津直升机公司车间

风起渤海之滨,潮涌海河两岸。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先试改革措施、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到天津考察调研,擘画国家战略,指导改革发展,赋予这片热土无限的力量。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天津这座历史悠久的近代工业先驱城市,如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结合点上发力,正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向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昂首奋进。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陈锋 赵文静

京津冀协同发展乐章奏响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强调“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幕开启。

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是解决三地面临发展困境的现实需要,更是优化国家生产力布局和空间结构、打造新增长极,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制胜一招。

如何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定位天津角色、展现天津作为?

天津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坚持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历史机遇,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主动服务雄安新区建设。这一决策部署充分彰显了天津自觉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在新发展阶段的新担当。

天津,全力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新区建设,奏响协同乐章。

天津紧紧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一地一域之限,深度融入、服务大战略。持续打造“1+16”承接载体平台,把各项工作放在协同发展大局中考量,在落实重大国家战略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服务雄安新区发展,需要天津付出什么、调整什么,天津坚决落实、立说立行。多年来,天津积极落实与河北省签署的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落实涉及天津的8项任务。依托先进制造、航运物流、职业教育等优质资源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深化创新分工与产业协作。

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2021年末发布的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20年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为119.33,与2014年相比,年均提高3.22点。

“十三五”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天津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引进北京项目3062个,到位资金4482亿元。优化提升承接载体,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累计注册企业2012家,一批总部机构和优质项目签约落户。主动支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天津港雄安新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通武廊”地区“小京津冀”改革试验加快实施。公共服务一体化持续推进,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互准。“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雏形,京滨、京唐、津兴铁路加快建设,城际交通网络不断完善。智慧港口、绿色港口、枢纽港口建设实现重大突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800万标准箱。

2021年2月7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印发的《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发展目标,“十四五”时期,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完善现代化大都市治理体系,努力实现“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开好局、起好步。到2035年,基本建成创新发展、开放包容、生态宜居、民主法治、文明幸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制度创新试验田喜获丰收

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由此开始,一场改革开放新征途的探索在这片热土上开启了新篇章,“自贸试验区”的概念也从这里走向了京津冀。

天津自贸试验区从成立之初,就将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视作核心任务之一。一方面,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明确定位就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都已先后成立自贸试验区,这使得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进一步拓宽了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

2021年以来,天津自贸试验区发起召开首届京津冀自贸试验区联席会议,成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智库联盟,签署了《京津冀自贸试验区三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发布了13项协同创新成果。每一项制度改革、每一个创新突破都在展现,天津自贸试验区在融入和服务国内大循环,畅通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主动作为,这里已经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外开放平台和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

作为京津冀区域内最早成立的自贸试验区,累积7 年经验的天津自贸试验区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 502项制度创新措施,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占国家层面集中复制推广经验的18.6%,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的示范引领作用。

融资租赁是天津自贸试验区东疆片区的“金字招牌”。翻开注册在东疆的租赁企业名录,会发现一大批来自京冀地区的企业,其中既包括中铁建、中海油、中船重工、三大电信运营商、五大电力国企等来自北京的众多央企,也有来自河北省的津西钢铁、河北钢铁和新澳集团等大型企业。这些企业的主营业务虽然集中在能源、制造、交通等第二产业,但都在利用东疆的政策优势,将产业布局向第三产业延伸。

除了推进区域发展政策协同化,实现制度创新示范效应最大化,天津自贸试验区还围绕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主动融入协同、服务协同。

在推进京津冀通关一体化中,实施京津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出“保税船舶物料跨关区直供”“一船多供”等多项便利措施,保税燃料油跨关区直供河北省四港,着力打造“海上移动加油站”;建立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通办联动机制,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建成“京津冀+雄安(3+1)”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平台……

今年是“十四五”全面推进之年,也是天津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爬坡过坎之年。天津自贸试验区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等方面,强化与京冀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促进京津冀协同向纵深发展。

“一基地三区”建设蹄疾步稳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赋予了天津“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

近年来,天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努力打造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没有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就不可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拥有核心竞争力。

天津坚持制造业立市,实施制造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以智能科技为引领,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产业体系,以举办智能大会为平台,大力培育以智能科技为引领的新型产业矩阵。

天津将产业链建设作为“制造业立市”重要抓手,重点打造信创、高端装备等12条产业链,全面实施市领导挂帅的“链长制”,通过强链补链,链上抓服务、抓复工复产、抓运行、抓企业、抓项目、抓人才、抓创新、抓政策。目前,天津12条重点产业链在谈项目183个,拟投资额1479.93亿元。

来自天津市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为7620.58亿元,同比增长0.4%。12条重点产业链在链规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快于天津工业平均水平,占比达到76.5%,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车联网3条产业链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14.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3%,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3.8%。

天津围绕“一基地三区”定位,协同推进、蹄疾步稳。

全面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加快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海铁联运超100万标箱,创历史最好水平。北疆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投产运营,成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着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支点,拓展全球航线服务网络,班轮航线累计达到133条。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获批建设,天津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建设名单。

精心打造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海河产业基金累计签署46只母基金合伙协议,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设立运行。商业保理公司资产总额、发放保理融资款余额居全国第一。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加快建设,飞机、国际航运船舶、海工平台的租赁和处置业务规模占全国总量的80%以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区。深圳交易所天津基地、中国农业银行全球反洗钱中心(天津)、国内首笔跨境人民币保理业务等正式落地。全力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获批率先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入推进“一制三化”审批制度改革,除特殊事项外,10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网上实办率达到98%。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创新步伐加快,2021年,跨境电商等24项试点经验向京冀地区分享推广。境外产业园和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建成海外“鲁班工坊”20个,国际友好城市增至96对,覆盖51个国家。

“引”“育”同向发力构筑高地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建设“一基地三区”,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创新转型中的天津,需要更多人才。

2018年,“海河英才”行动计划重磅发布,放宽对学历型人才、资格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创业型人才和急需型人才的引进落户条件。

2021年,天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引领战略加快天津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打造“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升级版,引才政策更开放,育才举措更精准,用才机制更灵活,服务保障更贴心。

掌握人才引育实际需求,天津还编制了海河实验室工作指引,实行引智育才政策“清单化”供给。截至目前,仅5家海河实验室就吸引集聚了38位两院院士、97名国家杰出青年和长江学者。

没有产业的聚集,就没有人才的聚集。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为突破口,天津在全国率先组建了十大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对人才和项目“虹吸效应”加速显现。

以产业揽才,天津围绕12条产业链,加快集聚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和青年人才。“天津新引进的人才都与重点产业发展紧密相关。”天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引进的人才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业人员占比 25.8%。人才引进模式也由过去“单纯引进”转为“带土移植”,就是引进一个人才、带进一个团队、促进一个产业,形成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近年来,天津实施科技人才计划,加快高层次领军人才培养选拔,健全青年人才培养体系,锚定需求精心育才按下“快进键”。累计选拔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006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55 名、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240名。围绕重点学科、重点产业链和人才联盟,设置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7个、工作站277个,储备后备人才1万余名。

九河归海,津沽沃土生机勃发;千帆竞发,渤海湾畔新潮涌动。

以崭新姿态加速融入新发展格局,天津凝聚起1400万海河儿女的澎湃力量,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必将以天津之为实现天津之进。

专题图片由新华社及视觉中国提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26713 2022-08-01 00:00:00 一 天津:融入大战略 逐梦新征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