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来,我市先后遭遇多轮新冠肺炎疫情袭击。 面对疫情高发多发的严峻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统一部署,积极应对、及时有效处置,全市1300万人民闻令而动、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多轮突发疫情均在第一个潜伏期内实现圈住封死目标。 在多轮疫情阻击战中,全市卫生健康系统顶压前行、全力应对,无数白衣战士不畏风险、逆行出征,广大党员干部双向奔赴、冲锋在前,无数志愿者挺身而出、勇毅前行……一时间,“天使白”“志愿红”等,成为商都大地最亮丽的风景。 几个月来,从焦虑,到乐观,从彷徨,到从容。伴随健康郑州砥砺前行的脚步,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绿城人民群众生活的脚步又重新迈开,人间烟火气息也日渐浓郁起来了。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汪辉 王红/文 徐宗福 白韬 实习记者 尹金凯/图 生命至上 坚决守住底线 疫情如令,责任如山。 每一轮疫情突袭而来,全市上下都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精神,严格遵循省委、省政府要求,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上肩落地,挺身主事、挺膺担事、挺力成事,迎难而上、克难攻坚,牢牢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守住长周期不发生规模性疫情反弹底线,持续完善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机制。 ——坚持逢进必查。目前,全市应张贴“场所码”的单位已实现全覆盖,六县市和上街区人员进入公共场所或乘坐公共交通时,通过扫“场所码”同步查验48小时内核酸检测证明。同时,安排专人专班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对大型商超、沿街店铺等场所的查验情况进行严盯细查,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销号管理,督促属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倒逼责任落实,确保逢进必扫。 ——规范人员管控。严格分类查验“两码一证”,严格按照省、市部署及要求,联动做好风险人员监测预警、高风险岗位核酸检测、扫码异常人员“点对点”移交等措施。按照省统一部署,共承接高校返郑学生18701人(其中检出阳性3例),全部闭环转运、免费隔离,并提供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服务保障。 ——强化精准管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动态调整,我市将根据疫情变化,精准划定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实施“三区”管理,进一步加快封、管、控的时间,缩短集中隔离的时间。采取临时管控措施,通过快管快筛的策略,以快制快,防止风险外溢,当风险解除后就快速解除。 ——强化货物管控。持续加大对集中监管仓、第三方冷库、进口冷链食品经营门店的监管力度,利用省进口非冷链货物信息追溯系统,做好追溯信息填报。严格人员管理和健康监测,建立从业人员实名制管理台账和风险接触信息报告制度,落实好登记、测温、消毒、验码等防控措施。 ——完善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防疫生产双线运行机制,出台了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1+1+N”工作方案,完善我市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经济运行调度机制指挥部和工业生产、商贸流通、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重点项目等5个领域工作指南,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生产秩序、流通秩序、消费秩序和社会秩序。 ——保障“三夏”生产。各县市区成立专班,落实跨区作业人员报备制度,开设农机转运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查验、优先放行;在乡村设立流动核酸采样点,确保检测频次;提供餐宿、医疗等服务,确保后勤无忧;推行线上对接、作业费在线结算等方式,鼓励农资公司采取线上预约、线下送货模式,减少人员接触。 ——做好暑期防控。考虑到暑期是传统的旅游旺季、消费旺季,进一步强化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复工查验;及时了解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疫情防控情况,做好旅游线路疫情防控和安全风险评估;强化景区流量管理,落实“限量、预约、错峰、疏导”要求,严防发生大流量聚集。 精准施策 流调迅速响应 “喂,您好,请问是×××吗?” “您当时在公交车上坐了几站?” “别着急,我来帮您回忆一下。” …… …… 深夜,市疾控中心的流调队员王小丽,正一手拿着电话,一手在笔记本上飞快记录,这一通流调电话,她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了六七页纸,整整打了2小时23分钟。 这只是流调队员中最普通的一个工作场景。疫情发生以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流调人员第一时间开展追溯传染源、追踪行动轨迹、排查密接者的工作,每一例新冠确诊病例行程轨迹发布,都牵动着市民们关注的目光。而在每一例精确到分秒的行程轨迹背后,都凝结着大批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争分夺秒与病毒“赛跑”的汗水。 4月中旬,郑州航空港区发生疫情,市流调溯源专班连夜抽调市、县两级流调队伍150人,于15日凌晨3时集结到位进驻港区,全面接管流调工作,仅用7天时间实现港区社会面清零。 “5·1”郑东新区疫情出现后,第一时间派出13名骨干连夜进驻东区,紧急调配荥阳、经开等10个区县22支流调队伍组成联合流调指挥部,设立“三组四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快速遏制了疫情蔓延。 4月30日,我市出现突发多点散发和局部暴发疫情,针对一些区县点多、面广、病例分散的情况,就近调派附近区县增援补位,指派报告地负责全过程流调,其他增援力量负责重要节点及密接人员流调;同时派出市级流调骨干30余名嵌入当地,开展流调报告质控、分析研判、流调复盘等工作;统筹组建“钱塘衣城”“京莎广场”“思念集团”等7个专班,与所在地相关部门无缝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 今年疫情发生后,我市第一时间建立并统一调度80支400人的传染病防控专业人员常态专业流调队伍,100支500人的疾控机构相关专业人员常态综合流调队伍,120支600人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应急预备流调队伍,按照“初筛即开展”原则,对感染病例和重点区域“一病例一专班”“一重点区域一专班”快速精准深入开展流调,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一位大白跪着温柔地说:“小朋友,别怕!” 1月12日早上,家住二七区康桥华城10号楼的张女士,拍下了一段医护人员上门入户做核酸检测时的视频迅速被转赞刷屏。 不少网友看到视频后,纷纷留言:“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暖暖地感动,向医护人员致敬!”…… 面对网友如潮点赞,郑州交运集团交通医院的医生王宏超说:“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我希望尽快打赢防疫阻击战,迎来春暖花开。” 正如网友评价说:医务人员这一跪,降低了高度,却增加了城市温度。他们用最美的姿态、最令人破防的一个个瞬间,勾勒着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最感人、最美丽的风景线。 核酸小屋 便民扫码即测 天还没有亮,一个个“大白”,骑着电动车连夜赶往核酸检测一线,他们先挨家挨户上门为重点人员检测,然后顾不上休息,匆匆赶往指定社区开展检测…… 由于连续工作,休息不好,加之天气炎热,不少“大白”累得晕倒了。一位“大白”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是不是给咱社区丢人了,耽误大家进度了!” 这是我市核酸检测中发生的令人动容的镜头。面对高发多发疫情严峻形势,我市始终坚持核酸检测常态化与应急相结合,积极构建完成“15分钟核酸采样服务圈”,方便群众扫码即测。 7月29日20时,新城路惠济万达附近,一核酸小屋核酸检测仍在有序进行,不少下班居民顺便排队检测。“以前要到外面做核酸,现在不仅小区附近小屋就能做,速度很快,而且有的还针对上班族营业到晚上9点。”居民李先生说。 为方便居民核酸检测,我市在“郑好办”上开通了核酸检测点查询,不仅能快捷找到附近核酸检点,而且不少核酸小屋还错峰检测;对于卧病在床或居家隔离的人群,社区网格员与医护人员上门服务,确保“应检尽检、不落一户”。 目前,全市便民核酸采样屋共布点4378个,正常运营4049个。为了快速检测,我市还优化核酸检测能力结构,通过扩增配置设施设备,公立机构总检测能力达到67.1万管。 辨证施治 病患诊疗效果显著 今年疫情暴发后,我市第一时间启动市一院南院区和岐伯山医院作为定点救治医院,完成市一院南院区“平疫结合”升级改造,方舱医院建成备用,2000余名医务人员组建医疗救治团队,全力救治患者。同时,我市指定9家市县两级定点医院为风险地区和风险人群提供医疗保障,10家互联网医院全天候提供“云”诊疗服务,满足群众疫情期间日常就医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我市多措并举,多方协作、多点发动推进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工作的有效开展,中医药防治效果显著。 采取多种措施,把中医药内容以图文、专家访谈、直播等形式展现在移动终端上,鼓励重点人群、普通人群积极采用中药预防汤剂、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药方法预防新冠肺炎。 按照不低于辖区人口2%的用量做好疫情防控中药饮片采购、储存工作,并至少保障1个具备相应煎煮能力的煎药室,确保中药汤剂及时、足量供应,并具备6小时运送至定点场所的分发能力。 定点医院每个病区均配备有至少2名中医专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辨证施治,一人一方,并开展针灸、耳穴压豆法、穴位贴敷(按摩)、中药香囊法等手段,确保定点医院患者全部使用中医药治疗。截至目前,定点医院收治的确诊及无症状者100%使用中医药进行干预。 采取多种措施确保集中隔离、居家隔离等相关风险人群第一时间、全部应用中医药进行干预,以增强免疫力,降低发病率。截至目前,集中隔离人员预防中药使用率99.7%,居家隔离人员预防中药使用率98.7%,未用中药者均为婴幼儿及对中药过敏者。 市级及区县(市)中医药专家组对集中隔离点开展多轮次、全覆盖的巡诊指导,强化中医药使用的规范性、合理性,同时对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跟踪分析,并适时调整优化方案。 疫苗接种 全力查漏补种 7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冠疫苗对防发病、防重症、防死亡的效果非常显著,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引起的肺炎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为了扩大新冠疫苗接种覆盖面,我市积极推进疫苗接种,大力开展查漏补种工作。 扎实稳妥推进12至17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我市制定了《郑州市12~17周岁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指导方案》,明确了目标人群、组织领导、进度安排等主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卫健、教育、社区、学校将密切协同,按照“属地管理、就近方便、知情同意、保障安全”的原则有序推进,做到应接尽接。 在提升老年人疫苗接种率上下功夫,我市通过深入开展“敲门行动”,排查各辖区未接种疫苗目标人群,建立未接种居民台账,依据台账通过打电话、发短信等方式逐一通知应接种居民,提醒其尽早接种。针对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设立老年人接种绿色通道,组织流动接种小分队,靠前服务、上门接种。 截至7月19日24时,全市新冠病毒疫苗累计接种3168.82万剂次。其中,第1剂1207.23万剂次,第2剂1168.57万剂次,第3剂62.14万剂次,加强针730.88万剂次,加强针接种率87.79%。60岁以上老年人累计接种第1剂143.22万人,接种率88.54%;累计接种第2剂138.23万人,接种率85.46%。 志愿服务 汇聚磅礴力量 “我是党员,我先上!”“我年轻,我报名!”“我经常做志愿者,我参加!”…… 疫情来袭,我市发布通告,号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立刻向居住地所属社区报到,就地转为社区志愿者,全面参与社区疫情防控工作。 一时间,在全市各个居民小区,在疫情防控一线,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纷纷就地转岗变身“志愿红”,他们以饱满的热情、负责的态度、严谨的作风,汇聚起战“疫”磅礴的力量,书写责任与担当。 一座城守望相助,千万人聚力成光。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党员志愿者。 疫情期间,省直和中央驻豫单位、市、区三级机关党员“双报到”,76126名党员下沉至4421个社区。全市8.6万名基层干部和40多万名党员舍小家、顾大家,始终冲锋战斗在最前线,在大战大考中践行使命担当。 二七区人和路街道华府社区党支部书记江芸,每天工作18个小时,面对腰伤复发,带上护腰咬牙坚持。 市老干部大学党支部书记陈霞,因避让车辆跌倒,导致左胳膊骨折,但她没有一丝怨言,毫不退缩仍坚守岗位。 “这些天的志愿服务活动,让我真切感受到‘大白’和社区工作人员的不容易。”一名社区党员志愿者说,“虽然我也常常热得满头大汗,站得腿脚酸麻,但这和高温下还穿着防护服坚持工作的‘大白’,以及一天到晚连轴转的社区工作人员相比,这根本不算什么。” ——他们是自发加入的平凡而普通的志愿者。 在雨中,在骄阳下,他们戴着红袖章,穿着红马甲,穿行在核酸检测现场,或忙碌于给百姓送蔬菜等物品的路上。 郑东新区一家水果店老板,在外地听闻遭到疫情,想到主城区做志愿者,被劝阻后,便把整店的水果送给医护人员。 为做好由沪返豫大学生集中隔离观察工作,我市团组织在东站开展了青年志愿者专项服务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青年志愿者主动担当作为,用行动描绘出抗疫一线的最美青春。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