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全面开展“三标”活动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4-05
西安:千年古都书写今世繁华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驱动 文化复兴
西安:千年古都书写今世繁华
每当春节临近,西安市大唐不夜城点亮璀璨夺目的灯光,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 新华社发
游客在西安城墙游览(2020年3月4日摄) 新华社发
多旋翼载人飞行器亮相展会 视觉中国
西安钟楼 视觉中国
“长安十二时辰”街区拍摄的演艺人员 新华社发
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表演 新华社发

西安,十三朝古都,3100多年建城史。在历史长河里,这座历尽沧桑的古老城市,作为都城统治中国长达1000多年。风雨江山在岁月里更迭,从巍巍大秦到盛世长安,时间给这个城市留下了无与伦比的文化遗产。

浩瀚的历史文化遗存是宝贵的财富,亦是厚重的担当。如何让古都进阶成现代化的国家中心城市,是一份艰巨的时代问卷。近年来,西安致力贯通融合,加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大力发展西安风格的城市文化,彰显千年古都独特魅力,建设更高能级的国家中心城市,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现代与传统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徐徐展现在世人面前。

当“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品牌叫响全国,当古韵风华与现代时尚交融共舞,古都气象和现代气息交融并蓄。西安,这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正在恢复昔日荣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聂春洁

千年古都 因人而兴

“送你一个长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 一首关于西安的歌谣这样唱道。

位于西安碑林区的三学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西安最著名的、以文化为标志的老街区之一。唐朝时期,这里是太庙之所在;到了北宋,改为祭祀孔子的文庙;明成化年间,西安府学、咸宁县学和长安县学相继落成,三街会合形成三学街。这个四四方方的街区,集合着石刻文化、佛学文化、关学文化、儒学文化、城墙城根文化等诸多文化脉流,自古以来都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

斗转星移,文脉不断。如今的西安,是中国五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拥有高等院校84所、科研院所460余家,各类人才300多万;这里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良好,拥有41个产业门类中的39个,还是我国唯一拥有完整航空产业链和卫星产业链的地区。在创业咖啡街区,在长安大学城,在硬科技企业社区,高端人才的聚集,奇思妙想的不断碰撞,创新的火花涌现在西安这片热土之上。

曾经的繁华古都,如今已成为科技创新的沃土。新一期国家创新城市创新能力排行中,西安位列西北第一,全国第六。在持续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下,2020年西安市生产总值首次跃上万亿元新台阶,成为西北地区首个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

近年来,西安市科创重器平台加速布局,形成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其中,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64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4家、企业技术中心237家。参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推进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家超算(西安)中心、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安还凭借当地高校院所的创新优势,建设了一批在各自特色领域有影响力的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2019年9月投入使用的中国西部创新港,是西安和西安交大联合打造的 “大手笔”:建筑面积160万平方米、研究院29个、科研机构300多个、3万余名科研人才……形成了高教、孵化、校企联合研发和高校产业四大协同创新区域。得益于创新港的模式效应,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农业研究院、中国中药(西安)产业园等一批校地融合项目先后落地。

《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西安将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争创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型城市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2035年,对标全球领先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成为在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遗址保护 永远的长安

李白说:长相思,在长安。

古往今来,西安是众多中国人心中的梦想之城,即便千年的光阴,让唐长安城化为尘土与废墟,中国人也依然在吟咏“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依然在向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依然在遥想“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文化,是西安这座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源动力。

千百年来,13个王朝先后定都西安,周礼秦制、汉唐风韵,无数远古神话、史书典籍、出土文物、古迹遗址,赋予了这座城市无与伦比的气质。

从踏入西安城门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进入一座中华历史博物馆,这里有古朴沧桑、历经千年的青石砖墙,有灯火辉煌、雍容浪漫的不夜城,有抖落黄尘举世惊的秦兵马俑,还有见证着千年日升日落的雁塔晨钟……

“西安吹过的风都是文化,踩的地全是历史,因为西安城本身就是一个博物馆。”曾有文化学者如是说。

目前,西安市各类博物馆达到159座;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4处,居全国之首;5A级景区达到5家。

西安市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创新文物工作思路,加强城市考古、大遗址保护、实施重点文物保护工程,推进城市建设、促进文旅深度融合,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反哺城市、惠及人民。

2020年12月10日,西安市召开文物保护大会,发布《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方案明确提出,西安市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坚守的底线是文物安全,同时需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新路径。

2021年,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一期3.2平方公里全面开放,二期2.91平方公里加快实施提升改造。汉长安城未央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在大遗址保护与展示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汉长安城遗址文化内涵,将专题展厅、景观栈道、园林绿化、现代农业景观串联,突出展示了汉长安城遗址风貌。

西安市还先后组织实施西安城墙、钟楼、圣寿寺塔、小雁塔荐福寺明清建筑群、鄠邑区公输堂、隋唐长安城中轴线重点遗址群等一批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十来年时间,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从容纳10万人的棚户区蝶变为城市中央公园。

依托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等史前遗址,打造寻根之旅;挖掘周秦汉唐丰厚文化遗产,打造古都之旅;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之旅;挖掘西安大华1935等优秀工业遗产,打造工业之旅……西安正在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古人的文化遗产,经创造性的想象和改造后,在当代人手中成为能够享用的文化成果,营造出一个既可观又可居又可游的城市特色环境。”在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看来,这是古都西安在历史文化资源向文化旅游资产转化路上,为人类文明传承保护进行的有益尝试。

文旅融合激活新消费

长安灯璀璨,古城夜未央。

西安大唐不夜城,清凉的夜风拂过,流光溢彩的街巷让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尽显唐风魅力的演出中,古装女子优美的舞姿令人拍手叫绝;步行街上,身着汉服的姑娘们结伴而行,贴花钿、点面靥,饮一盏口感酸甜的贵妃稠酒,品味舌尖上的长安味道……

2009年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一期建成开放,初期以文化和旅游为主,经过近10年的发展,大唐不夜城打造唐文化浓厚的现代时尚街区,营造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胜景。

除了大唐不夜城,古城墙上的灯光秀、裸眼3D,抑或是集体“复活”的皇家园林,西安正在盘活历史,用科技和内涵重塑城市的发展格局,西安诸多景区均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有着自己的探索。

2022年4月30日,全国首个沉浸式唐风市井生活街区“长安十二时辰”在西安曲江曼蒂广场惊艳亮相。错落有致的长安108坊,碧瓦朱甍的古风建筑,错落摇曳的唐式灯笼……街区重现影视IP《长安十二时辰》的独特风情,涵盖美食、手作、演出等多种业态,多维打造了集唐风市井体验、主题沉浸互动、唐乐歌舞演艺、文化社交休闲等为一体的文旅融合新消费场景,塑造出西安“唐潮人”的新时尚。

文化“牵手”旅游,不仅描摹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也让西安呈现出开放包容的亲和力:城墙南门洞里,西安的民间乐队“听南门说”,年轻人边弹吉他边唱,外地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古老城市的时尚瞬间;昆明池景区的灯光秀和光影特效令人如痴如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璀璨夺目的灯光、独具特色的老字号美食、金碧辉煌的仿唐建筑,再现盛世长安……

在叫响“千年古都·常来长安”文旅品牌过程中,西安的文化软实力正成为文化硬产业。连续9年跻身“全国文化企业30强”榜单的西安曲江文化产业集团,净资产和年营业收入均突破200亿元。西安曲江文旅融合模式,已外拓至北京、重庆、成都等30余个城市。

一组旅游数据更可窥探西安文旅发展的热度:2021年“五一”期间,西安共接待游客1690.08万人次,同比增长311.6%,旅游总收入106.62亿元,同比增长686.9%。

2022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五年,政府工作将“聚焦以文兴城,彰显城市文化新魅力”,主要内容即是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化供给,促进交流互鉴,打造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预计“十四五”末,西安市文旅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文化创新续写古都传奇

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一座城市的气质,西安的文艺范儿是厚重的、壮阔的,也是新潮的、时尚的。如今的西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打造着城市文艺舞台的古韵今风,不断增加艺术舞台、影视领域之中的文化新供给,推动着千年文脉与世界联通。

依托古城丰厚的文化资源,西安推进集影视创作、投资、拍摄、制作、文创衍生产品开发、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全影视产业链。影视创作领域近年来精品迭出,诞生了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精神的精品佳作。《西京故事》《白鹿原》《装台》《柳青》等影视作品热播热映,不仅刷新着西安文艺精品创作生产的新高度,更潜移默化地展现着新老秦人勤勉振奋、追逐梦想的精神和故事。

从西安出发,把文艺好故事讲给全国听、讲给世界听。西安市文艺工作者近年还推出了歌剧《张骞》、舞剧《传丝公主》、秦腔《易俗社》《司马迁》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色、彰显中国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

诞生于西安的话剧《麻醉师》《柳青》获得“文华大奖”,反映西安城市发展40年变化的话剧《长安第二碗》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创作扶持工程”……此外,还有多部剧目举行巡演,叫响全国。

西安旅游演艺市场同步持续发力,旅游演艺产业链更加完善、管理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时至今日,已有10余部极具价值的大型实景旅游演艺剧目向游客重现西安历史、讲述西安故事。秦汉文化主题作品《秦汉风云》,“丝路”文化主题作品《驼铃传奇》,盛唐文化主题作品《长恨歌》《大唐追梦》《梦回大唐》,战争主题作品《二虎守长安》等大型精品实景旅游剧目焕发出生机与能量,使得西安成为国内旅游演出项目数量最多、最集中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实现了“一台戏、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效果,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延伸了旅游消费。

近年来,西安市加强文化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出台《西安市建设“丝路文化高地”行动计划》《西安市“一带一路”文化发展改革先行先试区建设方案》《大西安旅游发展规划纲要》《西安市文化旅游万亿级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批规划,把文化作为西安发展的第一优势,进一步明确打造“丝路”文化高地和中华根脉城市的战略目标。

以往,人们来到西安,从一座座拔地而起的仿古建筑里感受城市恢宏的气势、从珍贵的文物古迹里感受历史的沧桑;如今,以“千年古都 常来长安”为代表的城市品牌已然叫响,这座弥漫着历史人文气息的古老城市,在新时代的征程上再次绽放青春活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28404 2022-08-09 00:00:00 二 西安:千年古都书写今世繁华KeywordPh创新驱动 文化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