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9月12日,惠济区。 记者走进位于郑州市惠济区的黄河澄泥砚工作室,一方方经过特殊炉火烧炼而成的黄河澄泥砚质坚耐磨、温润如玉、抚若童肌。工作室内还摆满了各种造型的茶具、小摆件、手把件等。 “这都是近些年开发的黄河文创产品,其原料都是黄河泥。这些文创作品不仅贴近百姓生活,还兼具装饰性和实用性特点。”黄河澄泥砚传承人张慧介绍。 85后张慧从小就生活在惠济区的黄河岸边,父母是业内有名的工艺美术大师张存生和王玲。家族的传承让她早早接触上这门手艺,十几岁就开始参与黄河澄泥砚的制作。 在深挖黄河澄泥砚传统技艺的同时,张慧不断创新,开创“柒炁(qì)”文创品牌,以中国传统祥瑞内容和中原地域特色文化为出发点,作品采用纯手工捏塑形,上釉后高温烧制,釉色丰富、精致可爱。目前开发有黄河瑞兽摆件和黄河澄泥瓷茶具两个系列原创产品300余款。她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大奖,并被收藏机构收藏。 “传承这件事,任重而道远。当前很多非遗技艺后继无人,传统技艺逐渐消亡,如何守住初心、做好传承、顺应时代、敢于创新,使手工技艺传承下去,是我们这代人面临的挑战。”张慧说,作为新一代的传承人,她将用匠人精神要求自己,用技艺传承非遗之美,用黄河泥弘扬中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为中原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黄河滋养了丰厚的黄河文化,凝结着中华文明的力量和智慧。惠济区将黄河文化作为一项培“根”铸“魂”工程,延续历史文脉,让黄河文化“立”起来“活”起来。 张慧介绍,随着黄河国家战略的逐步深化,一大批反映黄河精神、讲述“黄河故事”的高质量文化文艺活动和作品不断推陈出新,从全国首套系统反映黄河文化的系列书籍《黄河文库》,到入选“2020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的《春天的黄河谣》,再到荥阳故城列入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郑州炎黄国际马拉松赛、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郑州站)等大型节赛活动成功举办……惠济区这张“黄河文化”名片越来越靓。 黄河依然沉默着浩荡奔涌,惠济必将传承好、保护好、弘扬好黄河故事及黄河精神,继续发挥出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的突出作用,谱写出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的时代华章。 记者 刘怡辰 实习生 牛鑫坤/文 受访者供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