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黄河战略三周年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6
大河南岸涛声劲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河南岸涛声劲
南裹头段的黄河

秋阳杲杲,大河泱泱。

当秋日的第一抹暖阳洒向岳山脊顶,映照秋色惠济,黄河文化公园炎黄二帝巨型塑像下,那条九曲百转的黄河穿越时间和大地,掠过城市和乡村,在山海苍茫中铺陈着历史的答卷。

遥想千年前,这里“枢纽天下,临制四海,舳舻相会,赡给公私”。

荥泽烟雨中,荥阳故城“秋野田畴盛,朝光市井喧”;滚滚长河边,黄河古渡头“顺风吹浪片帆轻,顷刻奔驰十数程”;丝丝烟柳下,惠济古桥“东西车马日辚辚,郭外长虹驾远津”……

千年后,这里又作为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重要承载地,奏响“黄河时代”的奋进号角。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郑州市委、市政府谋划落实黄河国家战略1200平方公里的核心示范区和210平方公里的起步区,惠济区占据起步区面积的75%。牢记殷殷嘱托、抢抓发展机遇,惠济区向“河”图强,乘势而上开启了黄河战略发展的新征程。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杨丽萍 刘怡辰/文 马健/图

潮涌惠济,万类竞发

站在南裹头观景点沿着黄河看惠济,万顷新绿接天起,生态美景入画来;绿树成荫的S312两旁,连绵不断的白蜡树迎风招展,似在与路人招手致意;骑行的人群三三两两,曲径通幽的生态廊道中不时传出清脆的笑声……

3年来,惠济区围绕“沿黄生态保护示范区、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三大功能定位,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推进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制定起步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实施方案,统筹做好沿黄生态保护、沿线景观、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融合发展规划,用惠济速度、惠济力度、惠济态度为贯彻落实黄河国家战略提供了惠济思考和惠济答卷。

坚决落实“国家规划纲要”,统筹生态保护、产业布局、文化传承等发展规划,实现早谋划、细落实、求实效。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纵深推进黄河滩区综合整治。

以城市生态景观和田园生态景观为规划重点,布局堤北生态风光带、堤南淤背区生态休闲体验带和延展区森林生态屏障带;结合道路交叉口、人文历史遗址,打造了不同规模层次具有黄河文化、休闲服务功能的休闲广场、服务驿站等生态景观节点,为群众听取“黄河故事”,领略黄河风采,学习黄河文化、运河文化、古汉文化打造新去处。

跃马扬鞭,砥砺奋进

一手抓生态保护恢复,一手抓高质量发展。翻开惠济三年“答卷”,一组又一组的数据印证着一个又一个坚实的脚印:

累计投入人力7万余人次、资金1.7亿元,征迁拆除各类违章设施206万余平方米,恢复自然生态2500余亩,黄河滩区蝶变岸绿景美的“中原绿飘带”。

为了治理黄河岸滩鱼塘、渔家乐和抽沙厂无序生产等问题,保护黄河水质,惠济区层层压实责任,领导小组坚守在一线啃“硬骨头”,大力解决影响黄河滩区生态的关键性问题;党员干部吃住在单位、工作在滩区,上下齐心守住“生态防线”。

建成九纵三横27条66公里彩色慢行系统。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观赏黄河点位,高标准、精心打造建成南裹头观景点、海事观景点、惠武浮桥观景点3个不同风格的观景点,使游客进一步亲近黄河、感受黄河。

目前,郑州沿黄生态廊道(惠济段)建设项目已全线贯通6米自行车道和3米人行步道,设置景观节点3处、驿站2处、卫生间3处、停车场3处,配套约1400个停车位。这条西起江山路,东至金水交界,全长约26公里的“绿飘带”,黄河大堤部分沿黄绿道15.2公里、连接S312慢行道路约10.8公里。

大河之滨,“惠”声嘹亮

黄河南岸的茂林中,“几”字造型的黄河国家博物馆已拔地而起,生生不息的大河文明正在发出澎湃的咆哮……2022年7月29日,搭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东风,荥泽古城文化公园顺利开园,不仅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好去处,更为人们提供一个接触文化、感知文化的地方。

在惠济区深入推进黄河国家战略的进程中,《仰陶》《运河·殿脚女》《黄河砚娘》等大批反映黄河精神、讲述“黄河故事”的高质量文化文艺活动和作品不断推陈出新;2020年央视春晚郑州分会场、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郑州炎黄国际马拉松赛、郑焦黄河自行车公开赛(郑州站)等大型节赛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惠济“黄河文化”品牌持续壮大。

古今“惠”映,铮铮向前

当下,惠济区委、区政府正严格贯彻省委、市委要求,锚定“十大战略”,坚持“项目为王”,开展“三标”活动,着力实现“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聚焦“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提能力、转作风、重实干、强担当,加快打造具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鲜明特征的创新高地。

站在黄河大堤极目远望,一个崭新的惠济正蓄势待发——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蓝图已经绘就,未来,这里将打造成郑北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区、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

从昔日的“运河明珠”、交通要道,到今日的“创新活力之城 大美幸福惠济”,在母亲河的哺育下,55万惠济儿女正在把新时代的幸福歌儿传唱……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36322 2022-09-19 00:00:00 一 大河南岸涛声劲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