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5年郑州将举办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中国花卉博览会被誉为我国“花卉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筹办好这次“花博会”,为郑州花卉产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 市政协近日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邀请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企业代表、协会及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办好花博会、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协商议政。 热情建言 提高花卉产业科技研发水平 市政协委员 崔波 花卉产业是美化城乡,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有效载体,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需要把花卉产业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以发展,作为改善环境、美化家园的重要基础产业来抓,将花卉产业的发展融进都市农业和乡村振兴的战略措施中。 郑州应结合建设园林城市和发展都市农业,把花卉产业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产业加以发展。建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为基础的花卉技术研发体系。促进科研与企业的结合,鼓励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并进一步加强引智工作,增加科研院所和企业对急需的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容错纠错机制,细化免责制度和政策,激励领导干部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担当作为。尽快出台相关配套细则,形成适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特点和规律的政策支撑体系。还要建立宽松的科研环境,由于花卉产业的技术研发周期长、见效慢,对于花卉研究的科研人员的业绩考核、绩效奖励、效益分成等方面落实激励政策,提高工作的积极性。 以举办“花博会”为契机,重点研发花卉生产及配套技术。制定花卉种子种苗生产管理和分级、包装、贮运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规范,大力开展标准化生产。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和扶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花卉龙头企业、花卉信息中心、花卉科研项目、花卉基地建设和拳头产品的开发,从而全面提高产品形象和质量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逐步建成国内领先的品种创新、技术研发、生产经营、市场流通、社会化服务和花文化等六大体系,打响郑州花卉品牌。 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 郑州市花卉协会会长 陈新有 关于高质量发展花卉产业,建议进一步强化郑州在全国花卉产业中的重要集散中心地位,将花卉流通市场建设纳入到“花博会”的筹办统筹规划中。 目前围绕“花博会”的举办,相关部门已开始积极着手相应的筹备工作。从统筹保障“花博会”成功举办的角度,建议大力支持建设几个高标准的现代花卉产业园项目,即在合法合规高效利用土地的背景下,各级党委政府协调解决相应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大力推进新一代的花卉流通产业园建设。支持就近的现代花卉产业综合体、花卉数据中心等花卉商业项目的建设,为“花博会”的举办做好配套社会化服务。同时,在用地、资金、政策等方面加大对花卉产业环节各领域给予扶持,坚定各类企业的投资信心,推进新型花卉产业园区与“花博会”园区“同时规划、同时施工、同时落地”,保证国内外花卉产品“产得出、销得完”。进行全球性的招商引资,鼓励花卉流通领域企业发展国际海外仓、云仓平台等,引导传统花卉交易市场转变成为集文商旅融合、科工贸融合、研学教商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城乡三产融合为一体的综合型产业集聚区。 集群成势促进花卉产业发展 企业代表 邵慧宇 结合蝴蝶兰生产种植中遇到的问题,围绕郑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政府牵头规划建设花卉种植企业聚集区,为本地花卉企业提供容量大、设施好、长期稳定的根据地,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吸引国内其他省份行业有代表性影响力的企业进来,在品种上,管理上,质量上带动本地企业成长提升,不断提高郑州花卉影响力及市场竞争力,打造出中原地区花卉品牌,再借助郑州区位优势,促进郑州花卉产业繁荣。 同时,加强政策扶持,出台长期稳定、精准有效的扶持政策。充分利用现有农业园区,对经营主体进行确认,保证政策精准落实到行业代表性强、发展潜力大、务实肯干的企业身上。 建立完善花卉技术推广体系 市政协委员 于宏 郑州应尽快建立和完善花卉技术推广体系,政府牵头,建立以现有农林推广机构为主导,各现有花卉合作组织、种植户为基础,花卉科研、教学和花卉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花卉技术推广体系。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把开展技术推广、技术服务取得的成效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挂钩。 支持现有龙头企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建设花卉示范基地。对带动性强的大型龙头企业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在土地审批、融资、资金扶持、贴息贷款等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打造一批信誉好、科技含量高、发展速度快的企业,争创知名品牌,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研究出台加快林草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让扶持政策尽快落地。挖掘花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广,借力“花博会”驱动,促进花卉消费。 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专项行动为契机,整合河南省农科院、河南农大等科研院所和社会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有效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技能水平,为产业升级筑牢基础。 郑州还要加强现有花卉标准的宣传和实施,鼓励企业进一步健全标准体系,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团体标准,积极参与重点品种和领域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推动与国际标准接轨。 规划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花卉物流港 市政协委员 胡华敏 为充分发挥郑州交通枢纽优势,加快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提升郑州花卉产业国际化水平,建议规划建设郑州国际航空花卉物流港。 依托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和新郑保税区搭建多方交易平台,将花卉产业发展和航空物流有机结合,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航空花卉物流港,搭建国际花卉交易平台,大力发展国内外以及国际性的跨境电子平台商、贸易商、物流商、支付结算商等主体,并配套建设花卉生产基地、研发中心、物流园区等设施,充分发挥郑州交通枢纽优势,特别是航空优势,为郑州花卉走向世界提供便利条件,实现花卉产业国内国际大流通。 在“花博会”的筹备规划上,融入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功能元素,引领郑州花卉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花卉产业的服务功能。学习荷兰及广州、云南先进经验,以花为媒介,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国内花卉博览会、产品交易会、技术交流会等展会和花事活动,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游玩,塑造郑州“花卉形象”,促进旅游和枢纽经济发展,增强郑州花卉产业的市场影响力。 同时,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花卉生产、科研、物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扩大生产面积、引进优质品种,做好花卉产业的国内外市场流通,不断提高我市花卉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加强花卉产业源头要素保障 企业代表 段志明 郑州应整合周边地区废弃的农业生产园、林业用地、塘地及其他废弃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兴建花卉生产基地集聚区。在土地政策及资金上给予扶持,用于种苗生产商扩大生产规模并长期生产经营,从而提高生产力与产量,达到供需平衡,有效地促进花卉生产种植、科技研发、种苗新品培育、现代化产业园区建设等各方面的联动性发展。 提前布局,引导好本地花卉企业做好“花博会”所需花卉苗木的储备繁育工作,以及“花博会”项目、城市景观等项目的提升,并消纳吸收本地花卉企业产品供给比例,助力本地花木企业和产业的发展。对“花博会”举办后的产能利用要统筹考虑,建议继续在沿黄滩地规划建设一批花卉产业示范项目,消化“花博会”后的花木产品产能,使新的花卉产业示范园项目与花博园连片连线,形成客流、物流和生态的聚集。 专家声音 推动郑州花卉产业提档升级 河南省农科院农业经济和信息研究所书记 田建民 发挥优势,找准定位,培育强项,紧抓关键,推动郑州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是新时期郑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举办“花博会”,为加快推进郑州花卉产业提档升级提供了重大机遇。 郑州应以举办“花博会”为契机,找准定位,锻优扬长,理清花卉产业发展思路。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最大的优势就是区位交通,已经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多式联运的综合枢纽优势。作为花卉产业,要充分发挥内陆交通枢纽优势,把发展和建设的重点放在与交通相关的内容上,如交易市场、仓储物流等。推动郑州花卉产业升级,必须在创新上下大力气,要把花卉技术创新打造成郑州市花卉产业发展中的一个强项,充分发挥人才、平台等创新资源相对集聚的优势,积极谋划花卉种苗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创新应用、品种选育、技术研发、示范推广等创新平台建设。紧抓关键,科学谋划“花博会”的举办和会后运营、关键重大项目、花卉科技创新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等,采取切实措施推进花卉产业提档升级。 真诚回应 做大做强郑州花卉产业 郑州市林业局 目前,郑州市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超10万亩,花卉企业10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郑州市有大小花卉交易市场30多个,经营实体达3万余家,具有庞大的市场规模。特别是1998年成立的陈砦花卉集团现有各类商户4500多家,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直接从业人员10000余人,已经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花卉物流集散中心。郑州市花卉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惠济区为中心的花卉生产流通基地,荥阳精品花卉苗木生产基地,新密、中牟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等,初步形成基地规模种植、市场辐射、企业带动、物流配送的花卉产业格局。 花卉产业是建设美丽郑州、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载体,我们应抢抓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在郑州举办的历史机遇,做大做强郑州花卉产业。 河南省中北部及郑州市与荷兰气候条件相似,适宜发展花卉产业,开封菊花、洛阳牡丹、南阳月季、许昌腊梅、周口荷花的“五花联盟”在全省基本形成,我市要积极推进蝴蝶兰和兰花的研发培育和应用,与兄弟地市的花卉产业资源合作,打造我市叫得响的花卉品牌,全力推进花卉苗木研发育种、种植、加工、物流销售、旅游观光等全产业链建设。 高起点、高标准科学编制郑州花卉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做好行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并根据规划要求,出台郑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借鉴荷兰花卉生产和阿姆斯特丹阿斯米尔鲜花拍卖市场发展模式,将花卉生产和航空物流有机结合,建成世界一流的中国花卉生产和航空物流新模式。同时,增强花卉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积极与财政部门对接协调,依据《林草产业发展扶持意见》,细化政策扶持标准,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奖补标准。 以企业研发为依托,建立花卉产业发展技术联盟,推动产学研协作,开展科研技术集成推广,加快科研成果的转换。围绕花卉企业需求,成立以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相结合的研发体系。发展“企业+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的产业化模式,集成推广标准化生产、设施构建、花卉产后处理、立体化栽培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强交流与合作,鼓励国内外资金、技术、人才进入郑州花卉市场。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培养花卉产业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加大花卉产业发展的宣传,让花卉变成老百姓生活的组成部分,让城市和乡村到处是花的海洋,把郑州打造成中原花城。 助力花卉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郑州市财政局 2021年6月,郑州市成功获得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权。“花博会”的成功举办将对郑州市乃至全省花卉产业发展产生驱动效应。在“花博会”申办的政府承诺中,郑州市将依托现有花卉产业发展成果,设立10亿元产业发展资金,规划建设10万亩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努力促进郑州市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将郑州建设成全国性花卉集散中心。 为全面保护利用森林、草原、湿地资源,加快林草业提质增效,促进林草业健康发展,今年3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林草产业发展的扶持意见》,不断壮大林草产业,提高林草业的经济效益,推动林草一二三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市财政将设立花卉苗木产业发展资金,以举办2025年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全力推进花卉苗木研发育种、种植、加工、物流销售、旅游观光等全产业链建设。构建集科研科教科普、现代林业、花卉欣赏、苗木交易、市民休闲、旅游集散为一体的花卉产业新格局。同时要求各级财政要加大对林草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确保完成我市林草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和总体目标,各开发区、区县(市)政府应安排产业发展工作经费,切实加强本地特色优势林草产业发展。 培育壮大特色花卉产业 郑州市农业农村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市农委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将花卉产业纳入郑州市农业园区扶持政策,强化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升花卉种植设施水平,推动花卉产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以举办“花博会”为契机,我市要加快推进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站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度和“花博会”需要高度,切实加强对花卉产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对规划中确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列入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组织落实。积极探索和完善促进花卉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出台强有力的花卉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力量和国内外大型花卉企业入区进园投资兴业,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建立花卉产业发展项目库,为花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根据我市发展实际,创新土地流转机制,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优势,组建郑州市花卉研究所,围绕种苗繁育技术、新优品种引进技术、栽培环境调控技术、花期调控技术、采后处理与贮藏加工技术等开展科研攻关,进一步研发花卉产品深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力争在制约花卉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上有新突破。根据郑州市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以及国内外花卉市场的供求状况与变化趋势,研究确定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形成规模效益和特色花卉产业优势。 充分发挥花卉协会作用,建立以花卉市场为引领的花卉产业联合体。打通包括花卉科研、试验示范、育苗、生产、推广、销售、设备支持等各环节的花卉产业链,逐步建立花卉科研优势,培育壮大特色花卉产业,发展花卉设施设备供应产业,形成产业链优势。 打造高质量都市现代产业链标杆 郑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我市花卉产业发展,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和营商环境,强化科技和资源要素保障,努力构建研花、种花、买花、吃花、谈花、品花为一体的花卉全产业链,把花卉产业打造成科技与资源汇聚、生产与生态并行、美丽与效益兼收、城市与乡村相融、市民与农民同乐的高质量都市现代产业链标杆。 依靠科技创新推进花卉育种、良种快繁、花卉采后处理等产业化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重点培育、研发本地特色优势花卉品种,积极构建现代花卉育种体系。 紧抓举办“花博会”的契机,加快完善全链条花卉产业发展业态,推进花卉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迭代升级。大力发展花卉精深加工,完善花卉园艺产品加工体系,研发食品保健品、美容化妆品、医药用品等多用途衍生产品,不断提高花卉产业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旅游体验场景,丰富花卉文创、民宿、旅游、研学等业态。 把花卉产业发展融合到乡村振兴战略全局中来,构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企业+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模式,并通过农民合作社、花卉企业、花卉行业协会和社区花店,组织开展花卉产品个性化制作、花艺进万家系列活动,推动花卉园艺“进社区、进园区、进家庭、进校园、进楼宇”,为更多农户、特别是农村劳动力提供花卉园艺服务培训,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的增值收益。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赵文静 整理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