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4版: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4-05
焕新突破,“郑州智造”站上舞台C位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焕新突破,“郑州智造”站上舞台C位
全程技术支持
中铁装备盾构车间
萌萌哒与科幻集一身的自动驾驶电动车“小宇”
宇通电动客车在进行高环路性能测试

郑州金融岛上,“宇通造”无人驾驶巴士穿过林立高楼、扶疏花木,“领跑”着汽车行业的新风口。

城市地下,中铁装备设计生产的盾构机将地铁线路向前掘进了一米又一米,连接起城市的今天和明天。

地上地下,两家不同企业的不同产品在经开区交会,焕新着城市日新月异的容貌,见证着“制造”郑州向“智造”郑州蝶变的传奇。

9月19日,“非凡十年 见郑城长,‘观观’带你看郑州”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郑州市经开区,于时代的高峰,一览科技创新、匠心传承的经开画卷。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王赛华 汪永森 张晓璐/文 白韬/图

一辆汽车 科技赋能美好出行

9月19日,宇通客车厂区,憨态与科幻并存的无人驾驶巴士“小宇”一登场,立即成为现场最耀眼的明星。

“小宇”是由AI智能系统驾驶的公交车,拥有自主巡航、换道、避障、急转弯,以及紧急制动、精确停靠、路口通行等一系列自动驾驶功能。

2019年5月,“小宇”在龙子湖智慧岛示范运行,郑州联通等公司给予了5G信号支持,是“5G+交通”示范工程之一。2020年6月,郑东新区自动驾驶1号线正式运行,线路基于5G+自动驾驶技术,实现人、车、路、网、云一体化协同控制,是国内首条商业化应用的自动驾驶公交线路。

目前,宇通有两款自动驾驶车辆,一种是12米自动驾驶公交车,主要用来连接高铁站等大运量的运输;另一种是5米L4级的微循环公交,主要用于连接从地铁口到办公楼等“最后一公里”。

宇通客车自动驾驶区域产品管理工程师李雪莲介绍,自动驾驶公交车全面投入使用后,市民在郑东新区只要下载APP点击约车,微循环公交就能将客人送到高铁站、酒店等。此外,自动驾驶公交车还兼具通勤、游玩观光等预约服务。

通过一张时间表,我们可以展望无人驾驶的科幻图景——

2022年,完成无人驾驶公交、无人环卫车等车辆的开发和推广,提供24小时网约服务,建成主干线、支线、微循环的智慧出行系统;

到2023年,建成智慧出行、无人环卫和无人物流3张网,在郑东新区实现自动驾驶出行和清洁服务、物流运输;

到2026年,实现全区域、全场景覆盖,建成完整的自动驾驶产业链,将郑州打造成5G自动驾驶城。

…… ……

李雪莲说,未来宇通公司将继续积极打造智慧出行样本,以更聪明的车、更智慧的路、更智能的交通基础设施等,对城市交通系统进行全方位构建,服务民众美好出行,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科技产业发展。

一流标准 严苛铸就高品质产品

在“小宇”带领下,大家来到宇通公司试车场。车辆飞驰,阳光透过玻璃映照在驾驶员的脸上,红色衣领勾勒出一条亮丽的弧线,又很快随车体消失在视野中。

一台台即将出厂的车辆在这里进行最后一次“毕业考”——高速测试路、综合测试路、爬坡路、高环测试道、ESP测试场等。

“那一段高环路试验环节,长270米,设置了45度环道离心力加速实验路面,车辆必须达到一定的速度才能通过。”51岁的韩继波是老资历的“监考老师”,每月平均试车90余台,工作16年,陪伴1.7万余辆汽车度过了“毕业考”。

客车疾驰掠过倾斜的环形道路,像极了动作影片路面的飞车镜头,赢得了参观者阵阵尖叫和赞叹。

“很多人以为这是秀特技,其实不是!”韩继波说,试车主要是为了检测车辆的高速稳定性、转向稳定性、制动稳定性、车内噪声、底盘性能和整车加速性能等。

韩继波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一个冬夜接到紧急测试任务,返回测试场的路上起了大雾,怎么办?最终,韩继波用硬核的驾驶技术“穿破迷雾”“飞跃黑暗”,使这批加急车辆圆满完成“毕业考”,让客户在第一时间放心安心地提到了车。

“不把市场当试验场,要把试验场当市场!”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句口号,但在韩继波看来,这就是工作的硬标准。

除了严格的路试检测,宇通还以高标准的产品设计能力以及一流的质量验证平台保障产品更高的安全性。以电池系统为例,宇通首创了现行国标2.84倍的电池碰撞防护标准。电池箱的防尘防水能力达到了行业最高等级,可实现下至-40℃、上至55℃环境下的正常运行。

领先行业的安全性能,国内客车市场30%以上的占有率,依靠对产品品质和服务的高要求,宇通跃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典范。

一种传承 匠心成就“高端制造”品牌

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盾构总装车间内,一台直径超过8.5米的“巨无霸”正在进行组装调试。技术人员在为一周后的线上验收做最后的冲刺。验收之后,这台“巨无霸”会被拆解送往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在异国的工程项目中发挥“中国制造”的作用。

隧道掘进机号称“工程机械之王”,刀盘是盾构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刀盘焊接质量的好坏关乎整机的成败。

铆焊车间内,身穿厚重工作服的焊接工们在高温烘烤和飞溅的火花中,凭着手中的焊枪悄然实现“强国志”。

“焊接是车间所有工作中最苦、最脏、最累的,也是技术要求最高的!”33岁的王安永在焊接岗位上淬炼14年,是公司青年一代焊工的中流砥柱,多次荣获郑州市年度劳动模范称号。

加入中铁盾构初始,王安永跟着有几十年经验的特级技师吴毅学习各种焊接技巧。吴毅是中铁盾构的明星导师,获得了中国中铁劳模、国资委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还是郑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师父让我把基本功练好,教我在手腕上用绳子套着铁块一直保持焊接的姿势,什么时候胳膊实在抬不起来了再放下。腰上的功夫也得练,有时候得扎马步,有时候刻意蹲下。”

经历了一年“魔鬼训练”,王安永养成了蹲着吃饭的习惯,训练出了肌肉记忆,焊接水平也有了突破性的提升。他不仅熟练掌握了立焊、横焊、仰焊等技巧,还能焊接各种高难度焊缝。王安永先后参加了国内最大直径硬岩盾构机“彩云号”、国内最大直径泥水盾构中铁588号等一系列重难点项目,在实践中磨砺出了高超的焊接技术。

2017年,王安永在“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中荣获个人赛二等奖,刷新了中国中铁在该项赛事上的纪录。

而他的徒弟孟江华,是中铁盾构用最短的时间练就最高焊接合格率的“00后”,2021年“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

“师父、师父……”从吴毅到王安永,从王安永到孟江华,传承的是技术,更是匠心。一把焊枪铸造的是大国重器的高品质,电与光闪烁的是大国工匠勇攀高峰的信念。

一颗“中国芯” “大国重器”驰名世界

时间回溯至十几年前,我国施工用的隧道掘进机大部分依赖进口。

“盾构机作为国之重器,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工作15年,主持完成技术攻关20多项,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贺开伟带领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刷新着中铁盾构的产品线,打造着盾构机的中国品牌。

在研发适应于高原自然条件的“雪域先锋号”时,贺开伟面临重重困难。他们需要制造出能够大阻面穿越37.9公里的特长隧道、最大埋深达到1406米的产品,而且行经隧道的地质环境极其复杂,不仅有高原冻土,还有随时可能发生岩爆的高地震烈度活跃区。

“核心技术只有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攻关才能获得,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摆脱对别人的依赖。”面对世界级隧道施工难题,贺开伟翻阅大量资料,实地考察检测。

一次次的通宵达旦,一次次的现场试验,贺开伟和团队成员一起攻克施工环境、关键技术、设备组装等困难。

研发成功的“雪域先锋号”开挖直径10.33米、长245米、重约2500吨,最大推进速度为每分钟100毫米。它的成功研制,标志着我国在极端工况下的硬岩掘进技术实现了重大突破,“中国造”再一次站上了舞台的C位。

世界最大直径矩形盾构机、世界最大直径硬岩掘进机、世界首台马蹄形盾构机、世界首台联络通道专用盾构机、中国首台15米级超大直径泥水盾构机……

如今,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国产隧道掘进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达95%以上,占据全球2/3的市场份额,走出了一条国产盾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逆袭之路。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经开“制造”到“智造”的十年,是跨越式发展的十年,是逐梦筑梦的十年。如今的经开区宜居与产业共飞,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现代物流3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鼎足而立。郑州乃至全省先进制造业的高地和对外开放的窗口愈加亮眼。

2021年,经开区荣登全省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榜首;在217个国家级经开区排名中,跃居第22位,是全国第一方阵中进步最大的开发区。

有人问:“经开最美的景色是什么?”

一个高质的回答是:“每个晨曦暮色中来去匆匆的年轻人,因为他们是经开的‘活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39210 2022-09-30 00:00:00 五 焕新突破,“郑州智造”站上舞台C位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