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非凡十年见郑城长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浓墨重彩 伏羲山深处绘出“美丽经济”新画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浓墨重彩 伏羲山深处绘出“美丽经济”新画卷
全程技术支持
伏羲山半山腰点缀着民宿群落
伏羲山风景区百姓街
游客在云上牧场景区拍照留念
高山农业种植的萝卜口感清爽
扫码看 新媒体报道

蜿蜒的盘山公路,云雾缥缈的群山,青砖灰瓦的民居,满目滴翠的林海……新密伏羲山宛若一块碧玉镶嵌于郑州西南。

10年前,人们印象中的新密,是个资源型城市,络绎不绝的运煤车、疾速飞驰的拉石子车,激荡起的烟尘遮盖了路边的房屋村庄。

10年来,新密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深度推进文旅融合,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乡村振兴引领区、县域治理样板区,经济强市、生态强市,先进制造业基地“三区两强一基地”,浓墨重彩书写着一座资源型城市转型迭代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近日,“非凡十年 见郑城长,观观带你看郑州”大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新密市,漫步青山,对话乡村人家,感受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伏羲山风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战龙 薛璐 汪永森 张晓璐/文 周甬/图

办民宿开农家乐 村民家门口挣钱

“道由白云尽,秋与青山长”,伏羲山的秋天,清潭飞瀑、奇石峻岭、草木葱茏。沿路而起的民宿、农家乐,又带你走进乡村烟火。这种自由切换的舒适惬意,让它成为郑州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

“早期尖山村下山没有路,零星几十户人家分散居住在山坳处,乡亲们最大的梦想是早日搬迁到山下扶贫开发移民小区。”伏羲山景区导游李菲生于斯长于斯,见证着景区开发给家乡带来的巨大变化。

2012年,伏羲山开发的大幕拉开,一幅“山水相接,全域旅游,郑州后花园”的新时代乡村画卷徐徐铺展。

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前提下,伏羲山景区因势设景,实施荒山造林2万多亩,种植林木300多万株,木栈道、玻璃栈道等20余处景点成为网红打卡地。

4个4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200多家农家乐、20多家精品民宿,伏羲山华丽转身为河南省特色生态旅游示范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美丽经济”撬动了周边村庄的致富路。

“最开始只有三五家农家院,现在二三百家,人均收入翻了几番!”李菲说,景区直接带动了周边农家院、民宿和土特产的发展。

紧挨着大路的是杨俊业的民宿+农家乐“云溪上”,他们兄弟几人将屋后的荒山“废物利用”——依山铺路、种花植草,架上秋千吊床。

午后,阳光倾洒,一山、一屋、一人,“云溪上”像一个梦,一个关于未来的梦……

如今,伏羲山上,农家乐、民宿如珍珠散落在山林间,直接新增就业服务岗位3000多个,带动柿子醋、柴鸡蛋、高山蔬菜等土特产品的畅销,山区群众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的梦想。

“景村一体” 伏羲山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

10年前,伏羲山地区还是一片荒山,是河南省重点贫困地区,12个行政村有11个是贫困村,2013年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187元。

“村里缺水少路,没产没矿,都是山沟沟。种粮也没多少地,一年到头吃干抹净,想挣钱只能出去打工!”尖山村村民贾丰连说。

因为贫穷,走出大山曾是村民心中改变生活的唯一出路。

景区开发后,贾丰连先是成为旅游公司的建筑工人,之后又在景区内做起了小生意,攒下一定积蓄后她和丈夫改造了自家的房子,开起了尖山村唯一一家超市。

沙古堆村“田野饭庄”老板张雪琴因为没有嫁到山外曾被亲戚嘲笑“没出息”,如今凭借农家乐生意,她在新密市区买了两套房子。

“十一黄金周假期提前找了俩临时工,我们伏羲山基本没有剩余劳动力,找人得提前到市里定,在村里找人老费劲了。”张雪琴的农家乐和民宿,周末每天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小长假高峰期会增加到近百桌。

提前两周,张雪琴已经在着手预订各种菜品,但“最新鲜的柴鸡,还得在村里的散养基地预订,随用随取!”

荒山变青山,伏羲山的每一天都发生着变化!

在开发中,伏羲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定了一个规矩——本地村民优先就业。从开始的平整土地、垒砌砖石等基建工作,到营业后的经营管理、日常维护,本地劳动力占到了景区员工总人数的85%以上。

与此同时,郑州联通等大型公司企业也加入到助力乡村振兴的行列,在楼院村等村庄建起数字乡村平台、智慧大喇叭、平安乡村监控、数智大屏等项目,全面赋能乡村治理实现体系化、立体式的作业模式。

2019年底,伏羲山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2021年,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到18666元,村集体经济平均达到20万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景区与乡村“景村一体”,传统村落和自然景观相映成趣,不仅提升了游客的沉浸式旅游体验,也改变了村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活习惯。

深山密林处 村民住上通暖通气通电梯的楼房

漫步至杏苑社区广场,有人扎堆看戏、跳广场舞,有人挥拍正在打羽毛球,现代与古意和谐并存,怡然自乐。

“绿化好、空气好、设施好!我们这儿是‘天然氧吧’,80岁以上老人70多位,也是‘长寿村’!”沙古堆村党支部书记王书灿指着高大古树掩映下的杏苑社区,细数起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

杏苑社区因景区开发而迁建,如今已成为一个深藏山中林畔的新型社区。7年时光,700多名村民在通暖通气通电梯的楼房里完成了由山民向现代化市民的转变。

沿路而下,超市、民宿、农家乐随处可见,十一黄金周期间,村集体入股的“仟那千寻”民宿开业迎客,村民过年分红又有了新的进项。

田种湾社区的建设早于杏苑社区,这个数百年只能靠储蓄雨水生活的村庄,在伏羲山建设之初的安置中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又围湖建坝十几处,彻底结束缺水的历史。

有了充足的灌溉用水,住进社区楼房的田种湾村民发展起了高山农业。这里海拔800多米,昼夜温差大,种植出的萝卜、黄瓜颜色鲜亮,口感清甜爽脆,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在新密市内和郑州的蔬菜批发销路也良好。

“今年试种了60亩萝卜,就在大路边。路过的游客可以自己采摘!”说起村里的特色农业,田种湾村党支部书记常德功脸上满是笑容。

10年间,田种湾的道路颜色经历了“黄—白—黑”的转变。村民的车辆行驶在黑色柏油马路上,沿途花木扶疏,远方山岭青翠,心中不由生出对幸福生活的展望。

常德功说:“以前下山进城,都是穿着大胶鞋,自己心里都怯得慌。现在,钱包鼓起来了,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心里有底,进城的感受都变了。”

一山一石、一砖一瓦的变化,都在诉说着一个乡村蝶变新生的新时代故事。

回首来时路 新密“美丽经济”花开正艳

鲜花翠竹,瓜果飘香,穿过喧嚣的道路,是一处曲径通幽的院落。“一鸣书居”是民宿,也是图书馆,是看天、看山、看水的休闲空间,也是年轻游客的打卡地之一。

“十一假期1号、2号的房间,提前十几天都被预订了。”书居最贵的房间在顶楼,躺在床上就能看到大片山景和天空,但老板周学坚持留下一个房间给临时来的熟客,希望“用真心换真心,让客人把这里当成‘第二故乡’!”

“大家的思想意识提高了,尤其是经济意识。以前贫困户只等着政府救济,现在家家户户都知道勤劳致富,愿意去干活、愿意去学习。”周学说,书居的到访者不仅包括阅读童书的小学生,还有查阅技术类书籍的中年村民。

建在100多米高悬崖上的“云顶琼琚”因独特的设计和地理环境而闻名,坐看日出、抬头见山、侧卧云端的居住体验无与伦比。

悬崖民宿经营者裴锦州说,民宿是扶贫项目,占用沙古堆村10亩土地,获得了管委会和村委会的支持。运营团队中的13名服务人员来自附近村庄,其中还有曾经的贫困户,现在他们的工资加奖金在4000元左右。

十一黄金周前三天差不多已经“满单”,他们计划再打造一个给骑行爱好者提供短时休整的骑客驿站,招揽区别于民宿的用户群体,真正把招牌打出去。

于时光的坐标回望,新密以古城保护开发为引领,伏羲山和银基国际旅游度假区“东西相望”,文创文旅融合战略行动新地标、都市休闲旅游目的地、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芳姿初显。

2021年,新密建成国家3A、4A级景区7家、省级旅游度假区2个,全市接待游客1100.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8.5亿元,被评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上半年,新密共接待游客368.84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9亿元,获评全省首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县市创建单位。

——纷至沓来的荣誉,是对新密转型的褒奖,是对新密“蝶变”的肯定。

秋日,你来新密,可在盘旋的山道上一览秋色,可在山顶的大草原上策马奔腾,可在悬崖的民宿里坐看云起云落,可在云上牧场中喂养小鹿。

人间万般,秋光正好。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40868 2022-10-12 00:00:00 三 浓墨重彩 伏羲山深处绘出“美丽经济”新画卷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