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3
中牟刘集镇 动动手指很多事儿就给办了
“您先坐警车,我来推轮椅!”
7日至10日 政二街、028公路部分路段停水施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线上智慧管理 线下志愿服务
中牟刘集镇 动动手指很多事儿就给办了
志愿者为群众上门服务

“您好,有啥事可以帮到您?”12月6日,站在中牟县刘集镇绿博家苑社区便民服务大厅一楼,16个分屏的LED大屏占满了大厅的整个西墙面,大屏旁边服务柜台座席上的几位党员志愿者正盯着大屏上不断刷新的推送信息,应接不暇地接听着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上居民打来的咨询电话。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要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张亚波 文/图

“动动手指头、发个语音,很多事儿就有志愿者给你办了”

刘集镇绿博家苑社区是郑州市首批示范社区,现居住有3650户、10859名群众,占刘集镇户籍人口总数的47%。它不仅是全镇最大的居民社区,也是辖区民生问题多发、频发和高发的区域。为了提升社区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刘集镇站在现代化安置社区高起点、立足建设现代化智能社区的高标准,在绿博家苑社区搭建了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以“线上智慧赋能、线下志愿执行”的方式,通过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和“网格化”服务体系、“小板凳”调解室的上下搭配、虚实结合,为社区群众的幸福生活保驾护航。

“真是太方便了!动动手指头、发个语音,很多事儿就有志愿者给你办了!”这是绿博家苑社区7号院55岁群众朱老群发出的由衷感叹。刘集镇在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上设立答疑解难窗口,线下搭配构建“一二三级网格长+微网格员”立体管理服务体系,由担任网格员的党员志愿者充当群众的一线救急纾困人员,收到智慧社区管理平台送达的指令后,立即赶到家门口解决群众的烦心事,以各级网格长和微网格员的“微服务”,为群众带来“小幸福”。

自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建成后,绿博家苑社区通过平台共收到群众诉求3000多条,为不方便出门的群众跑腿代购生活用品、代领各种证件、寻回走失老人……让整个社区的群众既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又感受到了党委、政府和志愿者的关怀温暖。

让群众“有话能找到地儿说、有事儿能找到人办”

安置社区的群众虽然住上了楼房,但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矛盾时有发生。为了让社区生活更和睦、更温暖,刘集镇在智慧社区管理平台设立矛盾化解窗口,线下对应成立“小板凳”调解室,汇聚矛盾化解、民意沟通、法律服务等7项功能,由离任老干部、老校长、好乡贤等人员组成调解志愿者,并邀请知名公益老师担任顾问、设立联络点,让老百姓在遇到问题时能在线上发发牢骚、线下有人劝劝。自今年9月刘集镇“小板凳”志愿者调解室成立以来,共调解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商户纠纷等影响群众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小矛盾86起,通过化解群众微困局,增加了社区大温暖。

“疫情之中显真情!”绿博家苑社区党委书记吴钟杨介绍说,11月25日至29日流动性管理期间,绿博家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收集群众诉求216条,“小板凳”调解室党员志愿者收到指令后,立即与居家隔离群众进行电话或视频联系,开展心理疏导。网格员党员志愿者在收到通知后,马上为居家群众送菜、送药上门,为落实“足不出户、上门服务”政策创造了条件。

让群众“有话能找到地儿说、有事儿能找到人办”,是刘集镇设立“绿博家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志愿服务体系”机制的初衷,随着绿博家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完善,类似于“网格化”和“小板凳”的线下志愿服务配套体系还会越来越多,刘集的群众也将享有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带来的更多红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47714 2022-12-07 00:00:00 三 中牟刘集镇 动动手指很多事儿就给办了KeywordPh线上智慧管理 线下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