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5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AA05
“最大虚假信息散播者”
阿富汗首都酒店爆炸袭击 致5名中国公民受伤
英国宣布10万名新生儿 全基因组测序计划
嫦娥五号月壤揭示太阳风 为月球带来可利用的水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最大虚假信息散播者”
起底美国网络舆论操纵劣迹

新华社电 “你知道谁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虚假信息散播者吗?是美国政府。”

在今年5月美国国会一场听证会上,联邦参议员兰德·保罗自问自答并举出一系列例证,其中包括2003年美国政府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借口入侵伊拉克。

时任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会场上手拿一管白色粉末,指认伊拉克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一幕,已作为美国政府在国际场合公然撒谎的“名场面”载入史册。

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散播虚假信息、编织谣言暗网,以操纵舆论、妖魔化他国、维护自身霸权。

虚假信息闪电战——“仿佛有人轻按了一个开关”

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数学科学学院研究人员看来,今年2月24日乌克兰危机升级那天,“仿佛有人轻按了一个开关”,社交媒体推特上宣扬反俄立场的账号“突然爆发”,每小时出现多达3.8万条带有“支持乌克兰”标签的推文。此后一个星期内,累计有约350万条渲染恐俄情绪的推文在不断传播,其中多达八成来自机器人账号。这样快速、大规模的网络舆论攻势,堪称一场“虚假信息闪电战”。

据美国《每月评论》网站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网络司令部司令保罗·中曾根5月披露,网络司令部一直在进行多项支持乌克兰的信息行动。

实际上,美国网络信息战和宣传战的目标不仅是俄罗斯和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政府借助网络谣言构陷他国、煽动“颜色革命”的案例不胜枚举。

听不到的声音——“深度政府”与“狼群战术”

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美国大规模操纵舆论提供了新环境和新手段。美国政府以欺骗为目的,在网络空间大量散播虚假信息,这种所谓“影响力行动”的具体操作手法及其背后的隐秘网络,在斯坦福大学网络观察室和社交网络分析机构格拉菲卡研究公司今年8月联合发布的报告《听不到的声音——五年来亲西方的隐蔽影响力行动评估》中,被揭开一角。

基于对推特、脸书、“照片墙”等社交媒体200多个虚假账号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间相互关联、用欺骗性策略在中东和中亚地区宣传亲西方叙事的账号网络”。

这些账号经常转发来自亲西方媒体、美国驻外使领馆、美军等方面的消息,有时还刻意把转发的假消息包装成原创,或与其他关联账号、网站互转链接。

这让人不由想起“维基揭秘”网站创始人朱利安·阿桑奇和“棱镜门”事件揭秘者爱德华·斯诺登先前的爆料。根据他们披露的文件,一个由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务院等机构组成的“深度政府”,在舆论操纵方面扮演着“指挥中心”角色,负责设定舆论攻击目标,进行话题设置,再由美国政府、西方媒体、政客、智库等迅速跟进炒作,上演“狼群战术”。显然,社交媒体虚假账号也是这个“狼群”中的一部分。

“新冷战的武器”——妖魔化反对美国霸权主义的国家

正如《每月评论》网站文章所言,越来越多证据表明,美国等西方国家已将社交媒体平台变为“新冷战的武器”。

为达到控制这些平台的目的,美国不择手段。

西方学者研究发现,美国政府长期利用人员渗透来掌控网络舆论场。美国各大社交媒体公司常年雇佣具有情报部门或军方背景的人员。这些人往往被安插在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内容审核等重要岗位,直接影响社交媒体思维方式和问题处理方式,进而影响面向全球数十亿网民的信息流。

美国左翼新闻网站MintPress援引曾在美国情报机构供职27年的伊丽莎白·默里的话说,美国情报机构与社交媒体公司之间存在“旋转门”现象,即情报机构人员前往社交媒体平台任职一段时间后又回到情报机构工作。西方学者认为,这对其他国家,尤其是“追求独立于美国外交政策的国家”而言,意味着国家安全风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49211 2022-12-14 00:00:00 三 “最大虚假信息散播者”KeywordPh起底美国网络舆论操纵劣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