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H04版:惠济时报 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H04-05
创新活力之城蝶变出重彩 大美幸福惠济奋发启新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活力之城蝶变出重彩 大美幸福惠济奋发启新程
建设中的黄河国家博物馆
郑州种业博览会上瓜果飘香

以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和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为突破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集聚,沿黄重大文旅项目取得重大进展……2022年,惠济区聚焦“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加快推进“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建设,一场前所未有的蝶变在这里开启。

一年来,惠济区加快布局新一代信息技术、双碳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深入落实“1+5+N”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推进大运河文化片区、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古荥智能制造产业园等产业片区和粤浦科技·惠济智造科技谷等小微产业园建设,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围绕六大主导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引进南京能赋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全年新签约项目27个,签约额363.8亿元。建成投用区市民服务中心,严格落实“三集中、三到位”,持续提升“四减一即”政务服务,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2021年在营商环境评价的54个市辖区中排名第14位,发展步伐越加稳健。

持续深化改革,国企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天河控股(河南)有限公司完成组建,惠济经济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和“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行取得阶段性成果。努力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投入使用中小学、公办幼儿园8所,新增学位6200余个,先后成立4个紧密型教育集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惠济院区改扩建项目、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放疗核医学中心项目稳步推进,辖区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投入运营社区养老服务中心31个,老有所养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有保障。

新年伊始,红日缓缓升起,金色的朝晖洒在奔流不息的黄河上,惠济区内大河、飞鸟与观看日出的人们构成一幅幅美丽图画。作为郑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示范区起步区建设重要承载地的惠济区,已然开始向新的征程出发。

2023年,惠济区将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为带动,以开展“三标”活动和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为抓手,聚焦“生态优、文化兴、创新强”,围绕“产业立区、创新强区、文化兴区、环境优区、和谐安区”,全力建设“创新活力之城、大美幸福惠济”。

从数据看信心显担当,惠济区今年经济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记者 王阳 通讯员 张超 文/图

“产业立区”稳住经济“基本盘”

推进产业转型。深入实施“换道领跑战略”行动和“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壮大传统产业,着力打造更具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双碳科技、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积极布局元宇宙、区块链等前沿产业,加快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以文化创意旅游、现代商贸服务、食品制造等传统产业为抓手,加大“三化”改造,嫁接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品牌,探索传统产业发展新路径。

加快载体建设。深度融入沿黄科创带,快速推进花园口新兴产业园和古荥智能智造产业园,加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园,开展企业“微成长、小升规、高变强”梯次培育行动,盘活闲置楼宇、厂房、仓库、安置开发商业地块等,引进培育一批科研机构、科技孵化器,建好“苗圃”、厚植“植被”,做优产业生态。持续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加大辖区龙头企业、“四上”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建立重点小微企业培育名录,“一企一策”定制化帮扶,引导市场主体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发展转型,不断做大做强,力争2023年新增市场主体8500家,推进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总院股份有限公司上市。

坚持“项目为王”。全力以赴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滚动推进“三个一批”活动,继续实施重点项目“周报告、月督查、季通报、年考核”工作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分包制度,实行一项目一服务专班,强化调度、督导、统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突出结果、奖优罚劣,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企稳回升。

加强招商引资。聚焦六大主导产业,落实“1+5+N”产业扶持政策,紧盯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三大区域”,瞄准大型央企、港资企业、500强企业“三类企业”,注重“招大引强”与“招新引高”相结合,绘制招商图谱,深入推进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以链招商,确保全年新签约项目29个,签约额371亿元。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建设、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投资,不断拓展多元化投融资渠道。

深挖消费潜力。抢抓国家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机遇,紧扣逐步释放的消费需求,围绕“惠生活·共美好”黄河文化夜经济系列活动,开展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促消费活动,培育繁荣有序的城市消费市场,打造郑州北部夜间经济示范带。加快消费业态创新,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鼓励发展假日经济、网红经济,促进购物、餐饮、休闲、旅游、文化等传统商贸业行业的跨界合作,形成场景化、多层次、数字化的智慧商圈。

“文化兴区”育出文旅“金招牌”

讲好“黄河故事”。以实施黄河国家战略为抓手,启动新一轮起步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编制工作,做到高点定标、规划引领。以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为契机,以重大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汴河遗址公园、黄河国家博物馆、黄河颂剧院等地标性项目建设,不断丰富“行走河南、从郑州开始”的惠济实践,助推郑州加快打造黄河历史文化主地标城市。

推动文旅融合。加大文化挖掘、梳理和研究力度,积极承办国际文化节、国际音乐节、国际体育赛事等系列活动,持续办好“中国(郑州)黄河合唱周”,深化“黄河之美”推介,打造具有惠济鲜明特色的黄河文化品牌。紧盯旅游需求,开发惠济特色一日游、假日游、文化游等项目,把准消费导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促进文旅融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探索“科技型、服务型、示范型、生态型”农业发展模式,打造沿黄生态高效现代农业发展高地。

繁荣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创作一批优秀文艺精品,传递文化自信自强。加快建设体育惠济,优化“15分钟健身圈”服务体系,稳步推进全民健身中心建设,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举办“我们的节日”、“舞动惠济”群众舞蹈展演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创新强区”跑出发展“加速度”

加大科创支撑。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工程,突出“科创+产业”,落实研发经费投入“存量补助+增量补助”,大力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实现科研活动全覆盖,构建创新龙头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跟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创新主体集群。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郑州市科技型企业30家以上。

优化创新生态。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创新能力的总引擎,加快二期项目建设,构建新型智慧城市基础框架体系。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实行“揭榜挂帅”“赛马择优”“绩效考核”等科技项目管理和组织方式,健全“投、保、贷、补”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营造更为有利的创新环境。

建设人才高地。聚焦世界科技前沿、新兴产业发展、黄河战略需求等,加强顶尖人才引进,强化领军人才引育,实行“一人一专班”“一人一方案”“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加大青年人才储备力度,实施青年创新创业行动,联合省电子商务孵化基地建设青年人才之家,加大青年人才安居、金融、培训、生活等服务保障,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在惠济创新创业。

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实现改革举措有机衔接、有效贯通、有序联动。持续深化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支持国有平台公司做大做强,盘活存量资产,做优增量资产。突出抓好商事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投融资、财税、土地管理、政府资源配置等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有序推进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养老服务体系、中小学“双减”等民生领域改革,用改革释放活力、增添动能。

“环境优区”绘出美丽“新画卷”

强化城市建管。坚持城区建设“有形象、有品质、有味道”,继续实施亮灯、道路精修细补、线缆入地改造等工程,整治违法建设、城市乱象,加快老旧小区、城市道路改造,全面改善城区风貌。强化系统思维,畅通城市“微循环”,以打通“断头路”为重点,逐步推进道路成网、成环,积极配合轨道交通建设任务,降低群众通行成本。紧盯安置房交房目标,完善专项攻坚行动方案,妥善化解历史遗留问题,尽快完成群众回迁任务。深化“一网统管、依法处置”改革,实现“一门受理、一体派单、联合处置、实时追溯、闭环问效”,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美化惠济容颜。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动林长制全面落地见效,探索休闲旅游、森林康养、现代农业等生态产业化发展模式,有效转化生态潜在价值。不断提升生态品质,突出“四季有景”,继续开展微景观打造、月季满城等特色工程,利用边角地加快“口袋公园”建设,打造鸟语花香“大花园”。深入打好环境污染防治攻坚战,紧盯PM10、PM2.5和氮氧化物等空气指标,加强建设工地、移动排放源等方面管理,做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开展黄河湿地整治和保护,推动数字化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平台建成投用,统筹实施九五滩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及生态环境提升,全面推进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现代化。

优化营商环境。以“放管服效”改革为着力点,纵深推进“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推动网上政务服务从“可办”向“好办”“易办”转变,实现企业和群众线下“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常态化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完善领导包联、专班服务、督促督办、考评奖惩等机制,践行“店小二”精神,推进“保姆式”服务,做到惠企政策落实到位、企业问题解决到位。

“和谐安区”

守住稳定“生命线”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全面提高劳动队伍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23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1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2.28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6600人。

优先发展教育医疗。高质量建设“美好教育”,完善以公办园为主体、以普惠园为依托的学前教育体系,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不断丰富义务教育优质资源,增加学位供给,推进“双减”改革,新建中小学、公办幼儿园5所,续建郑州市京水回民小学11所,计划投用九年一贯制、公办幼儿园2所。加快建设“健康惠济”,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医养、医改“五医联动”,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让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病有所养。

筑牢安全生产底线。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全灾种、大应急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建设,构建全周期、全领域、全要素覆盖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升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高标准规划建设避险场所,完善城乡避险组织体系,建立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强重要设施、重点场所的安全防护,不断夯实本质安全城区基础。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格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全力护佑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规范政府性平台融资管理,依法依规处置非法集资,深化问题楼盘攻坚化解,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53531 2023-01-13 00:00:00 五 创新活力之城蝶变出重彩 大美幸福惠济奋发启新程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