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2
笃定信心,稳中求进
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正式实施
全国“打假治敲”专项行动
暨传媒监管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四大变化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
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四大变化

2月17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相关制度规则。从科创板到创业板、北交所,再到全市场,在经历了4年试点之后,股票发行注册制将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其制度优势,促进资本市场更好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并有望引发资本市场诸多变化。

变化之一:

以信息披露为核心

让发行上市过程更加规范透明可预期

注册制改革中,股票发行审核制度经历从核准制到注册制的重大转变。

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这一转变不仅是审核主体从证监会转为证券交易所,更是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注册制改革的本质,将核准制下的实质性门槛尽可能转化为信息披露要求,审核部门不再对企业的投资价值作出判断,审核标准、程序、过程和结果全部公开。

这次改革对发行上市审核注册程序进行了优化。交易所承担发行上市审核的主体责任,对企业是否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全面审核;证监会同步关注发行人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板块定位,对交易所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及时指导,并基于交易所的审核意见依法注册。职责分工进一步明晰,衔接更加紧密,有助于提高审核注册的质量、效率和可预期性。

变化之二:

发行上市条件更包容

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能力

大力发展直接融资,需要聚焦支持科技创新这个关键。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市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不仅能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融资支持,更能在完善公司治理、激励企业家精神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从试点注册制的实践来看,通过精简公开发行条件,设立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允许未盈利企业、特殊股权结构企业、红筹企业上市,契合了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和融资需求,上市公司群体的科技含量明显提升。

此次全面注册制改革中,改革的重点——沪深主板将借鉴科创板和创业板的经验,以更加市场化便利化为导向,优化发行上市条件。

数据显示,科创板和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IPO融资规模逐年扩大。2020年至2022年间A股IPO融资规模分别达到4742亿元、5351亿元、5704亿元。业内人士表示,全面注册制改革将带动主板融资功能提升,进一步拓展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

变化之三:

退市机制更顺畅

防止“劣币驱逐良币”

万得统计显示,A股市场诞生至今仅有220余家上市公司退市。在其背后,核准制下入口端的高门槛衍生了出口端的退市难,令A股市场长期饱受新陈代谢失灵之困。

注册制改革将在优化上市标准的同时,畅通强制退市、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整等多元退出渠道,严格实施退市制度,强化退市监管,健全重大退市风险处置机制。业界认为,全面注册制将通过市场化的发行、定价机制,以及多元化的退市标准和常态化退市机制,在塑造市场新生态的同时加速风险公司的出清。

光大证券观点认为,退市制度是注册制优胜劣汰市场业态的必要保障,是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的重要举措。

变化之四:

“优质优价”态势更加明显

市场结构和生态进一步优化

注册制试点启动以来,A股上市公司数量由3500余家增至当前的5000多家。从试点实践看,注册制下上市公司数量的增长、退市渠道的畅通和定价机制的更加市场化,推动了上市公司结构、投资者结构、估值体系发生积极变化,专业机构交易占比明显上升,新股发行定价以及二级市场估值均出现优质优价的趋势。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股票市场是股权投资的市场,而不是用来“赌”的市场。全面注册制将对A股市场生态形成很大影响。随着上市公司入口和出口的畅通,壳资源的价值会出现大幅回落,以往那种“鸡毛飞上天”“乌鸡变凤凰”的故事会越来越少。

不少业界人士指出,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将加速投资者结构和市场生态的深刻变化。

“全面注册制下‘双向畅通’的上市退市制度,提高了对投资者价值识别和甄选能力的要求,未来我国机构投资者的优势及力量将逐渐突出。”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认为,随着市场对于投资者研究能力的要求提高,全市场的投资理念或将趋向于价值投资,有利于形成理性投资环境。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59135 2023-02-18 00:00:00 六 资本市场有望迎来四大变化KeywordPh全面注册制正式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