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鲁燕 通讯员 左世友)原被告均是聋哑人,法官通过手语翻译,让原被告握手言和。 近日,新郑法院龙湖法庭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他坐在审判台下,不断地通过手语向原、被告双方传递庭审信息,同时也通过手语交流,为原、被告“发声”。 王某和赵某都是聋哑人,因为双方相似的生活经历,让双方成了好朋友。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赵某因做小生意急需用钱,向王某借款,并声称只用3个月,王某陆续借给赵某共计4万余元。3个月到期后,赵某却因手头紧推三阻四。王某多次催要,赵某却屡屡推托,王某遂将赵某告上法庭。但因双方当事人均为聋哑人,无法用言语进行沟通,使诉讼过程变得异常困难。法官为了让诉讼沟通更顺畅,专门邀请了专业的手语老师作为翻译,以确保庭审顺利进行。 庭审现场,法官有意放慢语速,控制庭审节奏,确保翻译老师能够准确翻译。原被告双方也通过翻译老师的翻译,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整个庭审持续两个半小时,最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庭审结束后,原被告双方及家属也对法庭邀请手语老师现场翻译的暖心之举表示了感谢。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