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上街区极不平凡、极为艰难、极其难忘的一年。一年来,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和多轮疫情冲击,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上街区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高效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稳中求进、难中求成,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 记者 谢鹏飞 整理 聚焦助企业强实体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统筹抓好双线嵌合,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三个一批”等活动,遴选“白名单”企业(项目)214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350个,发放各类奖补资金9634万元,减税降费3.44亿元;79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2.08亿元,13个专项债项目、28个中长期贷款项目通过审核,总投资170.5亿元;新引进上海远怀等项目58个,总投资289.96亿元,盘活闲置厂房、楼宇8.36万平方米;分批投入各类消费券600万元,带动消费2000万元。荣获全市扩大有效投资专项优胜单位、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奖等荣誉。 聚焦兴产业优结构 转型发展提速升级 制造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达到13.9万元,增长29%;新入规上工业企业8家,新增“专精特新”企业12家、“上云上链”企业600家;完成智能制造评估评价企业53家、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企业10家;奥克斯智能空调生产基地一期建设稳步推进,奥克斯科技城建成投用,6个小微企业园累计签约入驻企业302家;晋潞光电等9个制造业项目建成投产,新生印务等11家企业完成智能化改造,天马新材料成为上街区首家北交所上市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智能车间。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稳步推进,上街区先进制造业开发区挂牌成立。上街区成为全市再生金属产业发展三个试点之一,荣获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金融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3.32%,存款余额增长12.44%;丹尼斯、景文百货等大型商超线上销售额同比增长60%以上;二十二街坊特色商业文化街改造基本完成;方顶驿文化旅游度假区一期建成,二期主体封顶;引进互联网等行业区域总部类项目5个、建筑业企业7家、现代物流业企业2家,中铝物流中部陆港公司获批国家4A级物流标杆企业,实现零的突破。 聚焦抓创新扩开放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开放平台加快建设。国际陆港上街片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海铁联运国际班列正式开行,标志着上街区成功开辟了一条直达港口、走向世界的便捷通道;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场地)修建性详细规划、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方案完成编制;中铝物流网络货运平台建成运营,日均交易额达到300万元。国家通航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人工增雨郑州基地建成投用,郑上会展中心主体完工,航空运动管理中心机务维修车间竣工;三和消防版无人机正式列装市消防支队并在全国推广,美邦通航入选国家航空医疗救护联合试点;豫中(郑州)省级区域性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郑州市综合应急救援保障基地挂牌成立;通航运营企业累计飞行作业3850小时,完成农林植保作业500余万亩,培养无人机“飞手”1000余人,接待航空科普研学3.5万人次。科技创新成效显著。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总量分别突破200家、100家,新培育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达到65%,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27亿元、增长62%;创新平台建设实现多项零的突破,中铝郑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成为河南省创新龙头企业,郑州轻研合金获批河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关村e谷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众创空间。营商环境更加优化。“放管服效”改革持续推进,实现100个事项“免证办”、500个事项“3个工作日内办结”,“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到99.8%,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0.5个工作日,工程建设项目最长审批时间压缩至41个工作日。建立“四转”企业培育库,完成“个转企”23家、“小升规”35家,新增市场主体6613户。上街区在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5,比上年度提高9个位次。荣获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数字郑州”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市依法行政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聚焦精建设细管理 城市环境不断改善 规划体系更加健全。“三区三线”正式划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4个专项规划、10个区域控规编制完成。灾后重建高效开展。特大暴雨灾害追责问责案件以案促改暨问题整改工作圆满完成,印发“1+9”总体方案及专项实施方案,建立气象预报等十项机制,完成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和应急智慧网络建设,实施汜水河修复等灾后重建提升项目159个、总投资8.17亿元,其中150个项目已竣工,切实保障了城市本质安全。城市更新深入实施。修建长乐街、孟津路南延等6条道路。铺设水气暖管网8公里。新建4个应急避难场所。完成10个老旧小区改造、5个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3处电梯加装,128个无主管楼院实现“智慧哨兵”全覆盖。修复破损道路5600平方米、人行道2700平方米,治理窨井盖2609座。完成3个安置区“四证”办理。获评全市高品质城市建设(百城提质)核心板块建设工作先进区。人居环境有效提升。完成淮阳路沿线、金华路节点整治。开展共享单车管理专项治理行动,设立停放站点79个。46处经营性停车场全部接入智慧停车平台。整治提升施工围挡86处、拆除108处。加装居民用户燃气安全装置6961户。建成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和150座垃圾分类亭(厢房),生活垃圾分类工作2次获得全市月评比第一名。新增绿地面积5.21万平方米,新建公园1个、游园3个,完成道路绿化1条。荣获全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月季花杯”竞赛活动银杯等荣誉。污染治理持续攻坚。148家涉VOCs排放企业完成“一企一策”治理,74辆渣土车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车辆,1304家餐饮服务业单位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散乱污”企业和散煤动态清零,与周边区域联防联控切实加强,空气质量有效改善,优良天数达到211天。枯河、汜水河上街区断面持续稳定达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重点行业重金属排放量实现零增长。 聚焦惠民生增福祉 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就业创业稳定扩大。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630万元,新增城镇就业2835人,完成各类技能培训10723人次,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获评全市招才引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暨失业保险援企稳岗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竞赛工作先进单位。美好教育全面实施。在全市率先实现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50%的省定目标,普惠率达到99.1%、超出省定目标19.1个百分点;建成投用实验初中小学部等项目,新增学位2040个,全面消除大班额;高考本科上线人数707人,上线率达77.78%,创历年之最;师资力量进一步优化,招聘同工同酬教师66名,培养市级以上各类名师57人;“双减”政策全面落实,被评为全市“五育”并举实验区。卫生健康不断改善。在全市率先完成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与实验室能力提升;第十五人民医院启动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项目建设,建成区级医院感染、临床检验和护理3个质控中心;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区中医院获评河南省示范中医馆;1家托育指导中心、5家基层育儿指导中心建成投用。文体事业繁荣发展。注册乡村文化合作社37家,举办文艺演出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13万人次,开展“双百工程”艺术培训300余期。建成更新全民健身路径12条,社区活动中心、智能健身驿站、多功能运动场各1个。民生保障扩面提质。发放城乡低保救助金、特困供养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资金1007万元;居家社区养老“百千万”温暖工程深入实施,提升改造街道养老服务中心3个,新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7个,完成适老化改造230户,创建国家级、省级老年友好社区各1个。荣获省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工作突出集体称号。 聚焦防风险保稳定 社会大局安定和谐 疫情防控高效有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疫情防控各项决策部署,科学精准、以快制快,以最短时间最小代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成为全市唯一一个始终保持动态清零的县(市)区,为全省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上街贡献。国务院“新十条”和“乙类乙管”等措施出台后,第一时间调整防控重心,扩充发热门诊,优化诊疗服务,统筹物资供应,加强疫苗接种,实现了从“防感染”向“保健康、防重症”的平稳转换。三年来,面对多轮疫情的反复冲击,全区人民承受了极大压力,作出了巨大牺牲,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很不容易,每个人都了不起,特别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舍小家、顾大家,勇往直前、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风险化解稳妥有序。强力攻坚“保交楼”专项行动,帮助企业协调申请国开行专项借款,首批资金拨付8400万元,配套融资授信额度1.68亿元,5个保交楼项目全面实质性复工。深入实施国企改革,全面启动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制定出台《上街区区属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改革文件,完成郑上新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架构搭建。持续化解遗留问题,区属国有企业办证、未供即用土地办证、十五院项目建设、通航嘉苑问题楼盘、中央名邸安置房办证等问题基本解决到位。全力抓好社会稳定,开展重复信访积案专项治理,综合化解率100%、位居全市第一,顺利实现党的二十大期间“三零”目标;细化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圆满收官,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平稳,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达到99.1%、位居全市第三。荣获全省驻京信访工作先进区、全市平安建设先进区、全市信访工作专项先进单位、全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成效专项先进单位等称号。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