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3版:高新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关注
郑州高新区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厚培金融沃土 赋能创新发展
郑州高新区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

本报讯 新年伊始,河南省迎来了2023年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郑州高新区企业驰诚股份成功在北交所上市,也正式拉开了郑州高新区新一年度资本市场蓬勃发展的序幕。

2019年天迈科技上市,2020年捷安高科上市,2021年百川畅银、千味央厨上市,2022年众智科技、秋乐种业上市……

近年来,郑州高新区加快企业上市培育力度,通过搭建科技金融广场、深交所河南基地、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等平台,积极推动更多企业迈向资本市场。

截至目前,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已达108家。其中,郑州市A股上市公司38家,而郑州高新区则以14家的数量位居全省县(区)第一位,占郑州市A股上市公司的36.8%、河南省A股上市公司的13%,是名副其实的河南资本市场高地。

记者 孙庆辉 高新时报 方宝岭

通讯员 岳鹏磊 郑东海 文/图

产业集聚

郑州市A股上市公司郑州高新区约占四成

2023年农历新年刚过去,郑州高新区资本市场就迎来开门红。2月16日,驰诚股份就敲响了北交所上市的钟声。

至此,河南省共有A股上市公司108家,其中郑州市38家,而郑州高新区则占14家。郑州高新区A股上市企业占郑州市的36.8%,占河南省的13%。

这14家上市企业分别是:辉煌科技、思维列控、光力科技、汉威科技、新开普、新天科技、太龙药业、千味央厨、天迈科技、众智科技、捷安高科、秋乐种业、百川畅银、驰诚股份,涵盖智能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

在郑州高新区存续的14家上市公司中,深交所上市企业10家,上交所上市企业2家,北交所上市企业2家。

截至2月16日上午收盘,14家上市公司总市值571.2亿元,其中市值较大的4家企业分别为光力科技、千味央厨、汉威科技、思维列控。

事实上,郑州高新区自筹建以来,累计培育了21家上市公司、79家新三板企业、764家四板企业、37家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90家郑州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200家“百企上市行动计划”后备企业,形成了多层次上市推进格局。

创新引领

14家上市企业多为行业隐形冠军

据介绍,郑州高新区是1988年启动筹建的河南省第一个开发区、1991年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长期发展积累,郑州高新区在科教资源集聚、产业体系构建、人才资源汇聚、全流程孵化体系、全周期金融体系、全领域深化改革等方面都积累了较强优势,是省内创新创业创造最为活跃的区域,在新发布的“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名列第八位。

借助资本市场,郑州高新区这14家上市公司均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话语权,其中部分企业是行业隐形冠军和细分市场龙头。

创立于1998年的汉威科技,是国内首批、河南首家创业板上市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气体传感器龙头企业、智能仪器仪表提供商、物联网解决方案引领者。

公开资料显示,汉威科技以最初的一颗传感器为起点,历经24年发展,现已拥有17大系列300多个品种传感器,其自主研发的气体、光电、压力、流量、振动、柔性传感器已达国内前沿水平,多款产品打破了国际垄断,每年为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各类传感器及模组达5000万支,累计服务客户超30000家。

不仅如此,传感器已经发展成为郑州高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 2022年,郑州高新区成功举办世界传感器大会、强网杯和北斗大会等重大活动,传感器产业位列“中国十大传感器产业园区”第四名,中部第一。

2011年上市的新开普,推出智慧校园云平台、码卡脸一校通、VR实训等产品及解决方案,覆盖校园信息化各个场景。如今,新开普用户遍布全国各省市、地区,并在郑州、北京、上海、深圳、大连、合肥、福建设立七大研发中心。企业发展越来越好,资本市场在背后也发挥着重要推动作用。

2022年上市的众智科技,拟募资6.13亿元,实际募资7.69亿元,超额募集1.56亿元,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据悉,由众智科技研发、生产的内燃发电机组控制器、双电源自动切换控制器等产品中,部分产品已替代进口产品,在控制器市场的份额逐步扩大,已成为业内头部企业之一。全球市场仅次于英国深海、捷克科迈等少量国际知名企业。

资本赋能

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据郑州高新区创新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资本的支撑。资本与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赋能,才形成了郑州高新区资本聚集、产业兴旺的新发展格局。

在产业培育方面,郑州高新区拥有全省17.9%的高新技术企业、16.4%的科技型中小企业、14%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河南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76家。

现如今,以传感器为重点的物联网、以精密测量为重点的北斗应用、以网络安全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以超硬材料为重点的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在郑州高新区迅速集聚。截至目前,郑州高新区拥有传感器行业相关企业3011家,网络安全产业相关企业1232家,北斗应用技术产业760余家,超硬材料行业关联企业1838家,为郑州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郑州高新区加快推进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世界级培育钻石加工交易中心、中原之光等大科学装置和大型科研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基础创新能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集聚培育一批创新人才团队和创新主体,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对2023年的产业发展计划,郑州高新区将对外突出招大引强、招高引新、招优引精,围绕物联网、电子信息、北斗应用、新材料四大主导产业,数算产业、氢能与储能、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四大战略新兴产业,量子信息、类脑智能、未来网络、前沿新材料未来产业,持续完善“4+4+N”产业体系,坚持“扩链强链”“延链补链”构建产业生态。

据悉,目前郑州高新区已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数字化转型示范区。

政策助力

加快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

深厚的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为郑州高新区在资本市场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十年来,郑州高新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政策,2015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新三板挂牌的支持政策《关于进一步加快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的意见》,其中对上市挂牌企业奖补金额,居全省前列。

2017年,完善《关于加快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关于加快企业上市和挂牌交易的意见》,进一步加大了对企业上市挂牌的奖励力度。2020年出台《应急转贷周转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支持企业融资发展。

尤其是最近几年,郑州高新区深入实施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强化金融对科技产业的支撑作用,加快实现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

据郑州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郑州高新区紧跟注册制进展,结合省市政策及市场发展,及时调整优化各项支持政策,高新区企业上市最高可获得省、市、区三级奖补1600万元。

由郑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郑州天健湖经济研究所、郑州高新区挂牌公司服务协会、北京大学深圳研究院、科技金融广场等打造的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固定时间,固定节拍,开放整合区内区外科创金融供需资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以来区内外企业包括信安通讯、格威特、赛诺特、日立信、美港高科、超级智慧家等累计新增股权融资8.71亿元。

2022年以来,郑州高新区推出“116科创战略”,即围绕“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一个目标;搭建一个资本市场为纽带,政策为引导,金融需求端、政策性金融供给端、市场化金融供给端三方面为核心的科创金融支持体系;打造“指数、资本市场、创投、金融科技、政策和监管”六个高地,不断畅通金融血脉,强健经济肌体,助力高新区产业发展。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郭程明表示,下一步,郑州高新区将抓住注册改革机遇,强化金融服务职能,强化政策引领作用,完善上市企业奖补政策,聚焦“专精特新”,深挖后备资源,完善梯队化拟上市企业资源动态管理,加快形成上市“蓄能池”,通过“七个一批”和“四个支持”等措施培育引导更多企业上市,为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光添彩。

郑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红军表示,高新区将锚定建设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奋斗目标,以四大主导产业为支撑,做强现代产业的集聚和未来产业的谋篇布局,进一步形成创投集聚区、河南资本市场高地,全力打造全省全市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61460 2023-03-01 00:00:00 三 郑州高新区资本市场“跑”出加速度KeywordPh厚培金融沃土 赋能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