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04版:聚焦登封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D04-05
为现代化美丽登封建设奠定新优势 打开新局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扛起“富民强市”历史重任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为现代化美丽登封建设奠定新优势 打开新局面

2月27日上午,登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议听取了登封市市长陈耀宗作的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登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登封市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考验,拼经济、战疫情、惠民生、守底线,承压奋进,聚势谋远,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更是登封抢抓机遇、提档晋级的奋进之年,最重要的是要扛起“富民强市”的历史重任,最紧要的是要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为登封现代化建设奠定新优势、打开新局面,为登封突围崛起集聚新动能、赢得新突破。

登封融媒记者 秦松玲

2022年

承压奋进 聚势谋远 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稳中向好

2022年,是登封承压奋进、聚势谋远的一年。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种风险交织、多条战线作战的严峻考验,在郑州市委、市政府和登封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登封市全年取得的主要成绩有:

众志成城,有力应对了多轮疫情冲击

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第一准则,守护了73万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用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凝聚各方力量,共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

攻坚克难,灾后重建交出圆满答卷

始终秉持“一切为了受灾群众、一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聚焦群众生产生活,5条国省干线公路、112条农村公路完成恢复重建,4.95万亩水淹农田完成排涝复耕,景区景点受损设施修复到位,172家因灾停产规模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城乡生产生活功能和秩序全面恢复。聚力重点工程领域,264个纳入省专项规划项目基本完工;31个应急水毁工程完成修复;大冶镇、唐庄镇、告成镇3个集中安置点安置村民277户;农村山体滑坡隐患治理完成336处。聚焦应急能力提升,投资1000余万元建设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市级应急仓库3个、乡级15个,完成15个乡镇(街道)“一办一队一库一平台”建设,预置各类应急救援队伍43支1757人,全方位、多轮次开展防汛应急演练。

承压奋进,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招商引资接连取得新突破,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的总目标,坚持不懈蓄动能、强支撑。全年共签约引进项目26个,签约额227.6亿元,尤其是4个世界500强企业入驻登封。工业“压舱石”作用更突出,建立了“四保”白名单制度,保障了381个企业(项目)常态化运行;完成720家工业企业“亩均论英雄”综合评价,实施技改项目63个,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228家,吸纳产业工人2.7万名。文旅产业迸发新亮点,大周封祀坛遗址生态文化公园形象初现,开发世界文化遗产等数字藏品,成立“天地之中”革命老区文化教育培训公司,推出“夜游嵩山”“少林见、江湖见”功夫秀等系列营销活动,提升了嵩山IP热度,连续五年入选“中国旅游百强县”。现代农业呈现新特色,全市“公司+基地+种植户”模式成效显著,全市农村电商达到420家,年销售额突破1.2亿元;徐庄翡翠梨、石道水晶葡萄等7类农产品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大金店镇被评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宣化镇被评为河南省级农业产业强镇。

建管并举,城乡环境更加美丽宜居

坚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一体推进,不断提升发展承载力。科学规划效应凸显,完成“三区三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扩展至104.5平方公里,编制完成美丽乡村精品村等52个村庄规划,处置违法建设150处5.5万平方米,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363.5亩,收储土地1084亩,为未来发展预留了空间。深入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乡村振兴焕发新颜。

用心守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守护好绿水与青山,坚定不移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坚决落实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持续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实现水有人治、林有人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水生态治理,空气质量稳居郑州县(市)首位。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绿色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勇于创新,发展内生动力持续释放

“放管服效”改革步伐加快,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容缺受理”60项、“免证办理”106项、“零跑动办理”2066项;15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全部设立“智慧政务服务区”,344个村(社区)实现便民服务站全覆盖。先进制造业、国资国企、乡镇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农村金融、“五水”综改等重点领域改革稳步推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2家,新入选“高新技术百强”企业2家、“高新技术百快”企业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创新实施“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真正做到让企业舒心经营、安心发展,登封市营商环境进入全省第一梯队。

保障民生,更多发展成果惠及群众

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民生福祉更加殷实。强力推进安置房建设和“保交楼”工作,新增城镇就业569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350人;完成21所中小学、4所社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提升工程,高考一本、二本上线率稳居六县(市)前列;完成县乡两级公立医疗机构去行政化改革,建成六大共享诊疗中心,市总医院入选“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优秀实践案例;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全年募集善款2880万元,受益群众达30余万人次;市长热线与110报警服务台联动运行,解决群众身边事1.3万件;建成4个街道养老服务中心、4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新建1家市级普惠托育服务中心、11家乡级普惠托育机构,群众幸福感提升。社会大局更加和谐。深入开展“万警助万企”便民利企活动,法治登封、平安登封建设持续推进,荣获河南省“三零”平安创建先进县市。

2023年

从八个方面蓄“强”发力 在建设现代化美丽登封大道上奔跑前行

走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奔跑是最美的姿态。2023年,登封市将持续夯实“稳”的基础,保持“进”的态势,积蓄“强”的动能,将从八个方面发力,踔厉奋发,在建设现代化美丽登封的大道上奔跑前行。

1

全力以赴拼经济、抓投资 全面增强综合发展实力

坚持以项目论英雄。重点抓好总投资368.6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总投资93.6亿元的52个中长期贷款项目建设,加快实施总投资130亿元的39个专项债项目,以更多“实物工作量”拉动更多“有效投资量”。坚持以招商蓄动能。力争全年引进国内外500强企业1家以上、10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2个以上、亿元以上主导产业项目20个以上。坚持以园区强载体。力争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0亿元以上,主导产业投资完成12.35亿元以上,亩均税收达到18万元以上。加快推进6个小微企业园和9个农民创业园建设,确保发祥新材料、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开工建设,力争新材料、中禾科创产业园建成运营。强化园区土地供给,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2

持之以恒兴产业、强支撑

全面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

坚定不移把产业发展作为强市之基、富民之源,坚持三次产业全面发力,打好产业提质提速战役,加快构建工业强、文旅兴、农业优的梯次产业发展格局。焕发传统工业新活力。大力推进煤炭企业技术升级和智能化改造;加快推动水泥建材、磨料耐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力争磨料行业总产值达到15亿元。壮大新兴工业增长极。坚定“产业链+终端产品”思维,聚焦新材料、装备制造、铝精深加工、新能源等主导产业,实施强链延链补链计划,加快推进51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材料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10%,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铝型材规模突破15万吨,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0%以上。擦亮文化旅游金招牌。加快推进19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叫响“嵩山民宿”和“登封美食”品牌,打造嵩山网红打卡目的地,积极推进“嵩山夜游+智慧导游”项目,探索发展野外露营地、房车补给站、微度假驿站等体验业态,做优做强嵩山旅行品牌;积极办好环嵩山马拉松、自行车等赛事,持续打造IP热点。推进农业与工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真正让登封“土特产”变成市民“伴手礼”、游客“抢手货”。

3

坚持不懈增内涵、塑品质

全面彰显旅游城市特质

围绕全域景区化目标,坚持以“小切口”持续提升城市颜值,以“精细化”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加快有机更新,打造宜居之城。开通禹登高速刘碑收费站,加快推进南环二路、西旅游环路等11条道路改扩建工程等,织密城市路网;启动城南污水处理厂等项目建设,完成嵩阳南路自来水管网铺设,新增供暖面积20万平方米;实施卧龙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繁荣城市经济,打造消费之城。把城区作为全域旅游的“大游客服务中心”,实施新消费场景培育计划,推动文化城等商业区域消费品质增量升级,激发消费新活力。创新城市管理,打造智慧之城。统筹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城市大脑—智慧城市”项目建设,统筹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应急管理、综合治理、社区治理等领域,让城市变得更聪明、管理更智慧、市民生活更便捷。

4

千方百计补短板、促提升

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坚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投资2亿元实施衔接推进乡村振兴项目100个以上,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让乡村画卷“更美”。科学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推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力争全年建成美丽乡村精品村10个,新建“和美乡村”示范村4个、“数字乡村”示范村5个。让广大农民“更富”。创成普惠金融示范镇2个,力争担保支农支小业务占比超过80%。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庭院经济,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和劳务输出,培育一批年收入超50万元的经济强村,真正让农村成为农民生活的幸福家园、市民向往的美丽田园。

5

坚定不移强治理、优生态

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底色

坚持“生态立市、生态优先”不动摇,筑牢高质量发展绿色屏障。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科学开展国土绿化,高标准推进全域矿山生态修复和提升,争取入围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名单。加强污染防控与治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对水污染保持“零容忍”,推动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强节能管理与降碳。落实“绿色低碳转型”战略,严控“两高”项目,深入开展工业企业能效领跑者行动,让美丽登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6

积极稳妥抓改革、强创新

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维、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厚植高质量发展沃土。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科学推动国有企业重组整合,支持国有企业做优做强。完成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持续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努力新增科技型企业40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新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郑州市级25家。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实施“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梯次培育计划,力争全年新增经营主体1万家,新入库“四上企业”50家。健全服务企业常态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着力打造区域领先、现代一流的营商环境。

7

矢志不渝惠民生、增福祉

全力打造幸福登封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保持在70%以上。持续推进安置房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启动市人民医院新院区项目建设,实施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医共体协同信息平台和“六大中心分院”项目,努力实现城乡医疗资源共建共享。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产业人才配套,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4000人。加快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建成3个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满足人民群众需求。倾心办好民生实事,努力让民生实事更有成色、更接地气、更具温度。

8

统筹兼顾抓安全、促稳定

坚决守牢高质量发展底线

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思维,全面夯实基层治理基础,防风险、除隐患,以高水平安全稳定护航高质量发展。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紧盯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重点领域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提升防险化险能力。全面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依托党建引领基层网格化治理,完善社会治理智能化平台,深入推进“党支部+网格员”基层治理,全面深化“三零”平安创建,确保2023年底全市平安村(社区)达到80%以上、平安企事业单位达到90%以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61793 2023-03-02 00:00:00 四 为现代化美丽登封建设奠定新优势 打开新局面KeywordPh扛起“富民强市”历史重任 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