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核心提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重要特征。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当好国家队、提升国际化、引领现代化河南建设”为总目标,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加快“四高地、一枢纽、一重地、一中心”和郑州都市圈建设,以风雨兼程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力以赴拼经济、千方百计促发展,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郑州篇章。 本报特推出【家国同春】——中国式现代化的“郑州图景”大型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郑州市全力以赴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的干劲和蓬勃的朝气。今日刊发第二篇章“现代化产业”之二 《换道领跑竞风流》。
春回大地,草长莺飞。河南明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智能搬运车无人操控,在仓库和生产线之间穿梭,把铝卷运送到指定位置。进入新发展阶段,推进智能化改造是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这里生产的高性能、高附加值铝材,远销北美、欧洲,以及东南亚、中东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实,明晟新材料只是郑州市传统制造企业智能化升级改造的典型之一。2022年,郑州市锚定“两个确保”,开展“三标”活动,坚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攻方向,大力实施换道领跑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徐刚领/文 马健/图 数字化转型,传统制造企业换道领跑 过去,人们提到高危艰苦的采煤业,总是贴上“傻大黑粗”的标签。事实上,近年来,采煤业由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通信等高科技的应用,智能、安全、绿色开采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一些智能化煤矿还实现了工人穿西服打领带,坐在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控制地下采煤。采煤不再是体力活,而是技术活了! 这里,就不能不提到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煤机)。郑煤机始建于1958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矿综采技术和装备供应商、国际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郑煤机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时显示着入网工作面数量、在线的三机数量及状态,相关矿区产量统计及煤价走势等数据。持续推动煤矿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国家智慧矿山建设,郑煤机一直在领跑。 近年来,在工业互联网平台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我国盾构/TBM产业的开拓者和领军者,中铁装备思考如何将新基建和传统基建充分融合来赋能盾构机行业?中铁装备通过打造全断面掘进机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使得自身数字化转型也迈向新的阶段。 中铁装备数字化转型成效表现在智能设计平台、智能制造平台、智慧管理平台、智能运维平台等多个方面。2021年,企业获得了中国国家质量奖。未来,中铁装备将向无人值守方向进军,进一步发展数字化、智能化。 三全食品的生产车间内,一个个水饺正从生产线缓缓流出,自动完成速冻、称重、装袋、封口、包装等一系列工序,从而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上市时,一年的产能为10万余吨,现在为70万余吨。产能大幅度提升的背后,是三全食品从手工制作向自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脚步从未停歇。 算力大数据,为我省数字经济补给“口粮”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无疑是未来的方向。 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大数据时代,算力代表着对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它不仅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模式和科研范式,而且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底座”。 超聚变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算力基础设施与服务提供商,2021年11月5日正式落地河南。12月18日,仅用时55天,郑州生产线首台服务器正式下线,形成规模量产,创造了令业界惊叹的“河南速度”与“超聚变速度”。 记者从中原大数据中心了解到,作为我省最大的第三方国A级数据中心,项目总投资21.79亿元,按照国家A级标准建设机柜1万个,配置高等级“防火墙”和专属化的“供电路”,可容纳15万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中原大数据中心总工程师鲁建庄告诉记者,大数据中心以大数据发展和应用为主题,主要承载省级政务系统、大型云计算平台、大型数据存储、大型物联网平台等业务,并为河南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数据容灾备份提供重要保障。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提升郑州信息集散中心和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地位,成为新一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信息产业的万能“粮仓”,24小时为我省数字经济补给“口粮”。 2023年,中原大数据中心将继续开足马力,坚持“云、端、网”一体化推进,筑牢数字化“底座”,赋能数字化转型,为我省打造数字政府、培育数字经济、构建数字社会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2月27日下午,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研讨会在郑州(国家)高新区智慧城市实验场举行。活动中,郑州市人民政府先后分两批与国家部委、研发机构、企业、联盟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正式启动。 数字化赋能,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 去年,我市积极强化数字化赋能,持续开展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活动,完成1211家企业线上诊断服务,滚动实施134个智能化改造项目,新增全球“灯塔工厂”1家、省级智能工厂(车间)30家、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项目)37家、省级以上新一代新技术融合新模式项目27家。推动“万企上云上平台”,培育省级企业上云服务商35家、占全省80%以上;全市上云企业累计超过6.2万家,占全省近1/3。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传统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等决策部署,大力实施制造强市、换道领跑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推动新兴产业抢滩高精尖技术,开发高性能新品,提升高能级群链,培育一批千亿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大力嫁接新技术,发展新模式,培育新品牌,基本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未来产业先导区、示范区,打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高地。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