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中国式现代化 郑好豫见你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创新驱动科教强郑 人才引育大有作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创新驱动科教强郑 人才引育大有作为
在龙子湖大学城,几名毕业生手拿资料,为即将就业做准备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为新时代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省会郑州主动作为,抢抓河南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契机,加速奔跑在建设国家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新赛道上,正在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河南的代表委员们围绕“积极抢占创新人才高地”话题展开热议,建言献策。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竞昳/文 周甬/图

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注满创新发展“源动力”

68所高校,在校普通本专科逾127万人、研究生近6万人,郑州集聚了河南近半的高等教育资源,郑州坚持创新驱动,厚植人才沃土,以科技引领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发优势正在逐步显现——近年来,郑州科技创新功能在9个国家中心城市队伍中的排名在逐步提升,其中,科研要素投入和创新资源的增加有力促进了郑州科创功能提升。

“举全省之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苦练内功的河南,急需强力外援助推向前。”多位代表委员呼吁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河南高等教育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将河南巨大的人口优势变为强劲的人才优势,为中国式现代化发挥更多更有力的贡献。

全国政协委员、郑州轻工业大学校长魏世忠表示,我国的现代化,是人才引领驱动的现代化,是人才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河南既要吸引世界一流人才来豫,更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自己的一流人才,筑好人才培养“蓄水池”,期待从国家层面支持河南建设更多的一流大学、一流学科。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工程学院校长李利英建议,推动优秀高校与河南高校教育资源共享、专业共建、学生共育、选聘学术副校长等,通过“一对一”帮扶援建,带动河南高校提升改革创新水平和人才孵化能力,注满创新发展“源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工业大学校长李成伟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高等院校是三者的重要结合点。接受优质教育,追求高质量就业是每个人的良好愿景,建议增加河南“双一流”建设大学数量,提高河南优秀学子在本省接受优质教育的比例,避免人才异地发展,减少人才流失。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李蓬说,高校是创新的源头,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郑州大学将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高地,以一流的办学成效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助力现代化国家与河南建设。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地”

2021年7月,河南首家省实验室嵩山实验室揭牌,神农种业、黄河、龙门等省实验室随之相继成立,为我省注入创新发展“强心剂”。目前,我省已陆续组建10家省实验室,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团队组建、开放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积蓄了力量。

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做强科技创新“策源地”,近一亿河南人民热切期盼国家支持。多位代表委员提出,国家级平台在豫布局仍有不小的缺口,无法为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撑,希望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河南布局,支持有条件的省实验室成为国家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河南科技核心竞争力。

魏世忠建议,加大河南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国家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基地设施在河南布局,尤其是在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平台时,对河南省予以倾斜。

3月6日,河南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交建议,恳请国家在“十四五”期间,同意将神农种业实验室融入国家种业实验室体系,成为国家实验室基地,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可控,为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恳请国家将“中原农谷”纳入国家种业自立自强战略布局,建立部省共建机制,在创新资源集聚、种业产业发展、种业开放合作等领域加大支持力度,支持“中原农谷”创建以种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支持举办全球性农业博览会和世界种业论坛,为建设农业强国贡献更多河南力量。

李蓬建议,优化高端平台布局,譬如,依托正在打造的7个省实验室建设,锚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实验室等建设目标,与科技部、教育部相关部委及中科院系统建立联合共建机制与会商机制,最大程度用好国家政策红利与区域资源优势,打造基于区域资源特色与优势的战略科技力量,以平台留住人、用好人、育新人。

构筑人才引育“生态圈” 打造产业创新“新引擎”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高层次人才都具有极高的关注度与号召力,是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争相引进的“香饽饽”。然而,河南现有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尚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的强烈需求。2019年937人、2020年1082人、2021年1201人……以博士研究生为例,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河南全省博士年度招生人数刚刚破千,不及一所部属高校。

魏世忠表示,教育支撑人才,人才支撑创新,博士招生指标太少,难以组建研究团队,严重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建议增加河南高校硕博招生计划。李利英建议,在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及招生计划分配上给予河南更大支持。也有好消息,据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教育厅厅长毛杰介绍,扩充高层次人才培养载体,今年河南力争新增4所左右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00余个博士硕士学位点。

全国人大代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刘代军表示,中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亟须行业特色高校人才与技术的有效支撑,建议国家支持河南整合资源积极筹建航空航天类大学,支持包括河南在内的中部省区市牵手行业特色强校,探索建立“人才特区”“经费特区”,在人才引进、培养、评价等方面先试先行。

“行业特色院校应拓展人才全面发展所需的新农科、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学科框架。譬如,鼓励农林院校可以前瞻性、综合性地设置学科专业,在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乡村发展、人文艺术等领域自主设置所需专业。”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改平说。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63190 2023-03-09 00:00:00 四 创新驱动科教强郑 人才引育大有作为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