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济源:繁花深处产业兴
让“河南星”闪耀太空
郑州市儿童福利 标委会成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济源:繁花深处产业兴
4月5日,游人在河南省济源市牡丹园赏花游玩(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

春天是花的主场,似锦繁花中,许多人在追逐着梦想。

大学毕业返乡创业青年张英杰,就是其中一位。他的家在黄河岸边的坡头镇毛岭村,从2021年至今,张英杰埋头为蔬菜制种产业而忙碌着,家庭农场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0亩。从育苗、移栽到浇水、打药、收获,每一项他都精心去做。他热爱自己的家乡,也在黄河岸边这片热土上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收益一年上一个台阶,去年达18万元,成为济源蔬菜制种产业新秀,也成为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倾听黄河的声音”报道组 赵群 刘明 付卫东 冯华 原震宇 高玉婉 段双燕

乡村振兴 搭上制种产业快车

进入3月份以来,张英杰秋播的白菜制种花已相继开放,清香扑鼻,远远望去,金灿灿的一片,与青青的麦田相互交错,泾渭分明,恰似为大地织就的一层多彩缎锦。“再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萝卜、洋葱等制种花都会完全盛开”,张英杰最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穿行在菜花丛中,与工人们一道,细致管理层层叠叠制种田,乐在其中!

今年更令人陶醉的是,济源培育的4万多亩蔬菜制种基地菜花次第开放。这将是济源历史上面积最大的蔬菜制种田,正成为黄河岸边一道独特风景!

在河南,济源已成为蔬菜制种产业的代名词,这里拥有全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繁育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全国区域性蔬菜良种繁育基地和国家出口蔬菜种子质量安全示范区。蔬菜制种覆盖济源一半以上的村庄,90%以上的脱贫户靠此脱贫,2万农户增收近亿元。一个个朴素的村庄正在制种产业引领下,变得更加美丽幸福。

从去年开始,一项蔬菜种业振兴行动正在济源拉开。未来3年内,济源将在现有基础上,每年新发展1万亩以上蔬菜制种,2025年达到6万亩,2028年达到10万亩。到2025年,实现蔬菜种业年产值5亿元以上,而且对新流转土地发展蔬菜制种的种植户、新型经营主体等,给予每年每亩200元的奖补,从2022年秋季开始连补3年。

济源蔬菜种业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济源为此将投入近亿元,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科技攻关、现代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着眼建成一批现代化特色的蔬菜制种基地,成功创建蔬菜种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坐落于王屋山下的王屋镇柏木凹村,10年前,搭上制种产业的快车,全村不仅脱了贫,而且成为济源种植产业先进村。今年济源国际菜花节主会场就设在这里,届时1000多亩菜花将竞相绽放,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产业振兴 “新农人”唤醒荒地

产业振兴让土地生金,曾经沉睡的荒地正被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唤醒。邵原镇张凹村共有1500亩田地,一半以上的土地都流转到种田能手手中。村民翟小国近年承包70多亩田地,通过制种+谷子的种植模式,每年增收15万元以上,其生产的富硒小米通过电商远销新疆、贵州等地。靠着驻村工作队帮助,张凹村还建起了政通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建起电商平台,集体经济从几千元增至50多万元,去年在济源示范区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擂台赛中跻身第二名。

产业振兴带动着乡村振兴。2022年济源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948元、增长7.1%,总量和增幅持续位居全省前列。乡村风貌稳步提升,济源成功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市。济源国家级生态镇占比达64%,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园林镇、全域生态镇。济源乡村治理全面升级,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作交流会在这里成功举办,市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63.28%。济源示范区正努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的“样板”。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68996 2023-04-07 00:00:00 五 济源:繁花深处产业兴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