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寻根之旅 朝圣之行 上一版3  4下一版
T11
同频共振 构筑传播高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同频共振 构筑传播高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院长 侯迎忠

利用地域优势

挖掘黄帝文化精髓

4月22日,在参加“学院派传媒大咖郑州行”活动期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侯迎忠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黄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祖祖辈辈都是在黄帝文化的熏陶之下,成长和发展起来的。

侯迎忠说,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是人的现代化,是人文精神的现代化。而人文精神的根源是黄帝文化,是华夏文明,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以说,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我们对黄帝文化的发扬光大。

郑州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特别是黄帝文明的发源地。郑州加快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打造“四地”,是非常有意义,也是非常有长远眼光和战略眼光的一项举措。

依靠中原大地,郑州主流媒体在传承黄帝文化上具有先天的地域优势。侯迎忠建议,郑州要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打造成凝聚全球华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彰显文化自信的盛世大典,可以从形式、内容和特色方面去做文章。利用郑州媒体的地域优势,搭建交流平台,开发多样的传播形式,动员多元主体,挖掘黄帝文化的精髓,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的中原故事和中国故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出去,提高我们的国际传播能力。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王灿发

创新发展

古老黄帝文化

“黄帝文化与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文化表达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应该说是根与叶、源与流的关系。”4月23日,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主流融媒体中心副主任王灿发接受采访时说。

王灿发告诉记者,黄河文明在5000年中华文明史中从未间断,原因就在于黄帝文化的韧性、弹性与融合性。中国式现代化,就是在立足于中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人类文明共性,而创造出的新的文明形态。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黄帝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表达,起到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绝佳载体。郑州提出的“四地”建设,其实就是明确了这座城市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文化定位。郑州要利用影视、戏剧、音乐、文学、建筑,甚至是城市本身,来传播黄帝文化。同时,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加强宣传,让黄帝文化更深入人心。

“对郑州主流媒体而言,要立足于文化自信的根本,把黄帝文化放到中华文明形成的点上、根上去传播,这样才能占领文化传播的高地。具体而言,要重视策划,重视新的传播手段,采用系统思维,联合河南媒体、国内媒体,甚至是海外媒体,形成同频共振。”王灿发表示,“面对古老的黄帝文化,还要强调它的创新发展,不仅要以新的形态去表达,还要通过采风,挖掘新的文化传播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

研究员 王凤翔

深耕大文化

注重大体验

“以前每次都是匆匆路过,只是一个过客,没有机会去深入了解河南博大的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王凤翔是湖南人,往返北京和湖南时,郑州只是列车上暂停的几分钟。

王凤翔是去年第一次来郑州,感觉就是“大”,“大河南、大郑州”,车水马龙,城市烟火气很足,基础建设也过硬。

作为一名学者,王凤翔对考古感兴趣,尤其是对河南的甲骨文印象深刻,他说这是中国最早的形象符号,是大河南古代农耕文化的缩影。

“我收的第一个研究生就来自郑州,为人特别坦诚。”在工作和生活中,王凤翔说他所接触的河南人都特别好,为人朴实敦厚,“这不是偶然的,这与河南厚重的文化底蕴分不开。”他认为,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底色,河南有厚重的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和地下资源,很值得好好发掘。

王凤翔提议,在视觉传播时代,文旅品牌的打造要大创作、大传播,把河南和郑州悠久的历史文化打造得有温度、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把握体验文化这个核心。

最后,王凤翔还认为,城市的发展要“敢为人先”,要有创造性改变,文化底蕴丰富的地方要加以开发、策划,视野要开阔,要成为中国的郑州、世界的郑州,要体验出文化的价值。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72293 2023-04-24 00:00:00 一 同频共振 构筑传播高地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