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2版:寻根之旅 朝圣之行 上一版3
T12
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文旅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文旅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王鹏飞

抓住青年人

就是抓住城市的未来

身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王鹏飞小时候在郑州生活多年。异地求学、河南大学工作,王鹏飞对郑州最大的感受是:变大了、变现代了。

王鹏飞清晰地记得,他小的时候郑州刚修了“四桥一路”,周围人都觉得很现代,那可是当时的标志性“建筑”,年轻人拍婚纱照都选择“四桥一路”。而现在,年轻人选择打卡的地标建筑越来越多了,如“大玉米”、福塔、“四个中心”等,也意味着郑州一直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跨越式发展。

王鹏飞认为,郑州的优势在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但文化软实力还没有充分展现。他建议,未来郑州城市的发展要主打青年,尤其是青年人才,既要让人走进来,也要让人留得住,“哪个城市拥有高端青年,才能拥有未来,只要抓住青年,就抓住了未来”。

从专业的角度,王鹏飞建议在文化传播上要秉承“守正、创新”,主打青年易居、青年创业等,让更多的青年留在郑州。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张兵娟

文化赋能城市

文旅助力发展

“文化赋能城市,文旅助力发展。”4月22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兵娟指出,竞争的加剧势必促使城市发展由经济增长转向文化吸引,郑州在此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以通过体验式文旅活化资源,增强游览者的参与性、具身感,增进其对郑州的认知和认同。

对于现有文旅资源,张兵娟认为,要通过“整合联动”的方式围绕特定系列、主题实现文旅资源的串联,打造郑州的特色文旅区域和文旅品牌。如受到年轻人喜爱的老旧工厂改造和戏剧体验等更为现代的文化体验方式,让郑州市民拥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体验之地,让外来游客获得整体性的文化之旅。

张兵娟说,要不断开发新的文旅体验项目,利用新兴科技提升游客在文旅活动中的具身感、互动性、参与度。一方面,可以通过设立大型城市节庆活动或城市文化特色空间、街区等,将历史文化搬进现实空间,如汉服节、城市历史纪念日;另一方面,还要积极运用新科技增强人们虚实互嵌的文旅体验,如将VR、AR等技术运用于博物馆展览,让人们以更加有趣、生动的方式体验文化、了解文化、品味文化,增进他们对郑州城市文化内涵与价值的领悟。

《传媒》杂志社社长

杨驰原

打造更多有创意的产品

来引导潮流

“我从北京出发坐高铁到郑州,只需要两个多小时,非常快。”《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杨驰原说,相比10年前来郑州,此次郑州之行不仅是一次探寻文化根脉之行,更是一次见证郑州历史巨变的时光之行。

杨驰原认为,郑州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在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基地中的全国重地,打造“四地”方面,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新发展格局下,郑州实现文旅融合快速发展,需要加快推进“现代化、科技化、国际化、产业化”进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为契机,从经济、产业、生态等方面,实现全方位、高质量现代化发展。抓住科技时代风口,用元宇宙赋能文旅产业尤为重要。同时,紧紧抓住海外6000多万华人这一群体,在全球范围内树立一个良好的中国形象、郑州形象,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

如何才能激发郑州文旅融合新活力?杨驰原建议,郑州文旅融合发展,还需要新的“突破口”,需要通过打造出更多具有创意和特色的活动和产品来引爆市场、引导潮流。充分挖掘、做强、用好自身的文化、交通等比较优势,举全市之力,推出具有鲜明标识、富有创意的场景和项目,才能打造更强的文旅市场优势。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梁冰 苏瑜 张勤 刘地 王战龙 郭韬略 彭茜雅 孙珂 张晓璐 张玉东 张华 张倩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72295 2023-04-24 00:00:00 一 融合发展 科技赋能文旅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