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X06版:新郑时报 综合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讯 为将黄帝故里打造成“全球华人拜祖圣地,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实现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0年5月,黄帝故里园区提升工程全面启动,其中,铜工程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朱炳仁领衔。今年作为嘉宾,朱炳仁首次参加拜祖大典。 “能够参与黄帝故里景区提升工程非常荣幸,黄帝是我们的人文始祖,来到新郑参加拜祖,既是对先人的敬仰,也是牢记历史和传统的过程;既是来拜祖,也是来寻根。”在拜祖现场,朱炳仁表示。 步入黄帝故里景区,从寻根门到核心建筑“轩辕殿”, 朱炳仁团队为黄帝故里设计的“铜”,好似为黄帝故里披上了一件“铜衣”,气势宏大,令人震撼。 朱炳仁说,中国的铜文化起源于黄帝时代。《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之下”, 黄帝曾铸天、地、人三鼎,自黄帝铸铜鼎后,大禹仿效黄帝再造九鼎,从此天下归一,自此鼎成为权力和礼器的象征。虽然目前的文献查阅不到当年铸鼎之法,但是作为中华文明重要一环,和鼎相关的文化传承至今。 正是怀着一颗寻根之心,在寻根门的设计上,朱炳仁团队打破了以往的表达方式,按照汉阙和牌坊造型,10万平方米的紫铜材料全部是纯铜,由此表达对黄帝的纯净崇敬之心。 在色彩上,黄帝故里景区的紫铜也颠覆传统的古铜色,用独特的艺术处理形成肌理斑纹,并首次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上。“以前云南地区有天然斑铜,十分珍贵,现在已经十分稀少,现在我们通过现代工艺,创造性制作出斑纹铜,并首次运用到黄帝故里景区建筑上,使建筑有了更丰富的层次感。”朱炳仁表示。 景区核心建筑“轩辕殿”,用最大规制的铜瓦,营造出“天圆地方”的大殿穹顶,安装难度系数很高,用最好的工艺,让人们感受到对自然对祖先的敬畏和敬仰。 “第一次来到新郑,我去了趟具茨山,当我站在天心石上,本来阴郁的天气忽然出了太阳,喊了一声‘我来了’,四面的回音,有种穿越的感觉,犹如在和黄帝对话,现在想起依然震撼。”回到新郑,杭州人朱炳仁有种回到老家的感觉。“牢记历史,走向现代,走向未来,这就是我今天拜祖时的美好祈愿”。朱炳仁表示。 记者 杨宜锦/文 马健/图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