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5
乡镇卫生院心电图能传给省市医院看
2023年河南省高招咨询大会6月25日启幕
一汽-大众保驾护航 探寻悠久文化渊源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23“行走河南”黄河文化探访之旅走进新郑
一汽-大众保驾护航 探寻悠久文化渊源
一汽-大众相伴,2023“行走河南”黄河文化探访之旅驶向第一站

5月16日,由6辆一汽-大众SUV特别支持的2023“行走河南”黄河文化探访之旅来到此行第一站——“黄帝故里”新郑,依次走进郑国车马坑遗址、裴李岗遗址和欧阳修陵园纪念馆,重新梳理新郑作为“寻根之地”的文化渊源。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樊无敌 陈君平/文

徐宗福/图

郑国车马坑历史悠久比秦陵兵马俑军阵还早400多年

上午8时,6辆一汽-大众SUV依次出发。为了显示更强的爆发力,6辆车中唯一的纯电动一汽-大众SUV更是一马当先。

九州腹地,天地之中;北偎黄河岸,西托具茨山。新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之一,但很少有人知道,新郑这个名字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

《诗经·郑风》有诗曰:“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早在公元前769年就已定名为新郑,自此这座城市的名字就再未变更过。

郑庄公以其雄才伟略,带领郑国迅速崛起,开启了群雄争霸的变革时代。从春秋时期的郑国到战国时期的韩国,新郑有500多年的国都史,被后人称为“郑韩故城”。

这段消逝在时光中的恢弘历史,让新郑在史书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给这片土地留下了“露天博物馆”的美称。而郑国车马坑遗址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让人震撼的遗存之一。

由于保护困难,郑国车马坑已挖掘的部分只占据了整片墓葬区的冰山一角。郑国车马坑博物馆原馆长李宏昌感慨:“郑国车马坑的规模很大,它构成了我国截至目前春秋时期葬车最多、规模最大的地下车马军阵,比闻名中外的秦陵兵马俑军阵还要早400多年。”

一汽-大众保驾护航带来安全、舒享的探访体验

浩渺清澄的溱洧两河,汇流而成双洎河,在这片水域东北侧河湾的一片岗地上,有一个名为裴李岗的村庄。

初夏时节,一汽-大众SUV组成的车队驶向裴李岗遗址。一路上,车辆鱼贯而行,不断引得路人驻足观赏。

“裴李岗文化曾被评为20世纪百项考古大发现之一,这里是8000年裴李岗文化的首发地,被誉为中华农耕文明起源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裴李岗遗址现场发掘负责人李永强说,“裴李岗遗址的发现,被确认为一种新型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填补了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以前的一段空白,更为研究我国农业起源与发展、陶器制作、纺织业、酿酒工艺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

告别裴李岗遗址,一汽-大众SUV车队又来到了一代文宗欧阳修长眠之处。

欧阳修陵园纪念馆讲解员刘彪向探访团队介绍说,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州永丰)、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长于随州(今湖北随县)的欧阳修,之所以会葬在新郑,主要与宋代的一项丧葬制度有关。他表示:“三品以上的大臣要赐葬在京畿500里以内,而且北宋的皇陵在今天的河南巩义,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就以能够陪葬在皇陵左右为一种无上的荣耀。”

欧阳修曾有言“生而为英,死而为灵”。一代文宗欧阳修,不仅在当时有崇高的威望,是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而且对后世也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中国文学史上和学术领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所创作的《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醉翁亭记》《秋声赋》等作品,寄寓了宽简有度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的人生感望,一直是广为传诵的佳作。

不知不觉中,一天的探访之旅已经接近尾声,但探访团队成员依旧精神抖擞,毫无倦意。大家纷纷表示,这都得益于一汽-大众SUV带来了安全、舒享的驾乘体验,使得旅途变得更加轻松、惬意。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76743 2023-05-22 00:00:00 一 一汽-大众保驾护航 探寻悠久文化渊源KeywordPh2023“行走河南”黄河文化探访之旅走进新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