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活垃圾分类是群众关心的一项民生实事,是城乡人居环境治理的重要载体和实现途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大事。昨日上午,郑州市首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启动。郑州自2017年3月被确定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之一后,探索出生活垃圾分类的“郑州模式”。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谷长乐 王世瑾 文/图
积极参与 主动作为 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8.56% 昨日启动仪式上,我市荣获全国“生活垃圾分类达人”和“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的名单新鲜出炉:金水区南阳路街道晖达社区书记薛嫱入选街道社区书记分类达人,二七区大学路街道金桥社区热心市民程春香入选热心市民分类达人;管城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经开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郑东新区龙湖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入选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基地。 “易拉罐属于什么垃圾?”“卫生纸应该投到哪个垃圾桶?”现场,一块块展板、一份份资料通俗易懂地给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垃圾分类投投乐、垃圾分类大转盘、垃圾分类飞行棋等趣味游戏让市民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我家小区的垃圾分类工作做得特别好,社区会给积极做好垃圾分类的家庭颁发荣誉积分。我们全家都是垃圾分类工作的拥护者。”活动现场,市民李女士一边参与活动,一边跟志愿者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截至去年4月,我市已建成垃圾箱房(亭)6593座,开展垃圾分类居民小区8810个,涉及居民361.97万户,分类覆盖率达到98.56%;已建成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11座、建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5座、建成餐厨垃圾处理厂5座,全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8.2%。
人人参与 全链条管理 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类“郑州模式” 从郑州被确定为全国生活垃圾分类46个重点城市之一起,6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6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和1部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实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链条管理。4座焚烧发电厂、3座餐厨垃圾处理厂和11座区级生活垃圾分拣中心先后建成投运,全市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处理系统链条基本建成。 通过抓“关键小事”、解“民生大事”、办“群众实事”,郑州围绕前端分类提质增效、中端收运扩面提质、末端处理全面覆盖,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努力探索生活垃圾分类“郑州模式”。 郑州建立了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和废旧织物、大件垃圾、果蔬垃圾的大分类小分流体系,不仅明确了前端分类类别,更通过细化分类提高了市民分类的识别率。 截至去年9月底,全市其他垃圾收运体系改革到位,4188辆(含二转车)其他垃圾收运车全部按照“五统一”要求规范到位,形成了较为完备、标志标识清晰、分门别类的收集运输体系。同时,郑州引入生活垃圾分类第三方考核公司,全面、系统评价各单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
持之以恒 久久为功 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 做好生活垃圾分类,事关人民群众幸福指数。锚定2025年“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回收利用率40%、市域生活垃圾焚烧率100%”目标,郑州将持续推进垃圾分类高质高效发展:结合“无废城市”和“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垃圾分类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六进”活动,创建一批示范街道乡(镇)、示范小区、示范学校、示范公共机构、示范医院,持续推进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让“星星之火”聚成“燎原之势”。 科技赋能,扎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构建垃圾分类“家底一个库”、运行管理“显示一张图”、问题处置“全市一盘棋”推进体系;充分发挥各级群团组织纽带作用,积极培育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引导示范作用,持续开展“敲门入户”、桶边指导等活动,带动更多居民养成分类投放的好习惯。 活动现场,一市民接受采访时说:“做好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把咱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丽宜居。”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