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曾经火热的管理学专业,正在经历“撤销潮”。此前,据《齐鲁晚报》报道,教育部公示的数据显示,2018—2022年五年间,全国本科院校撤销了共计3030个专业,工学、管理学、理学是被撤销专业数量的前三名。 结合二级专业数量,管理学类专业从招生简章上消失的情况最为突出。另有媒体统计,管理学门类下的68个二级专业,五年来有45个在数量不等的高校中被撤销。单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2015到2021年这7年里,就已被90所大学撤销。 谁能想到,曾盛极一时的公管专业已陷入尴尬境地,就连沾上“管理”二字的专业,也多被网上的报考攻略帖点名吐槽。 管理学被吐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课程内容繁琐,许多学生学而不精,管理类专业的知识面很广,多涉及文理交叉的内容,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能浅尝辄止;二是理论多于实践,专业与就业岗位脱节。大学课堂侧重理论,就业岗位看重实践,二者难以衔接转化,自然劝退了很多人。 当然,管理学“撤退”还与人才市场饱和有关。管理学毕业生一般从事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内管理部门的工作,其就业范围较窄、人才市场需求量较低,许多人毕业即失业,久而久之,管理学就不再吃香了。高校办学一般都顺应市场需要,某专业就业不好,学生不愿意来,高校就会主动减少招生、撤销专业。 然而,专业被撤销不代表专业不好,只能说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某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如其他专业好。二十年前处于“高光时刻”的管理学专业被经济与贸易专业后来者居上,今又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相关专业甩在身后,这些足以证明,社会对人才的技能需求是浮动的,就像一阵阵纳新吐故的海潮,有专业被撤销,就有新专业被增设、被寄予厚望。 管理学放在今天依然有用武之地,例如在财税、人口政策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上,管理学相关专业依然是具备建设性和操作性,最能解决民众利益的学问。所以,管理学遇“冷”,高校不能一弃了之,而应参考新的就业形势调整学科设置,想方设法地把管理学专业办得更好。 对用人单位而言,可以在制定招聘计划的时候,适当向管理学专业倾斜,更多开放行政性、非专业性岗位,以此促进专业竞争公平;学校则要不断精简优化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比重,让社会所需人才与高校培养的人才环环相扣,让学生所学即所用、毕业即就业。管理学是一个交叉专业,无论顶尖名校,还是普通本科,都要与时俱进,推动新文科建设和学科融合,让以全新面貌示人的管理学,能够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得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认可。 今年4月,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提出要“优化调整高校20%学科专业”。依照方案,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将会被批量调整,甚至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一批具有优势特色的新工科、新医科专业和技术学院。 学科设置被誉为“教育之根”,需要为人才“量体裁衣”,需要各大高校在“变与不变”中精心设置人才培养模块,从而让教育真正贴合于人才,服务于当下,更面向未来。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韩静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