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A08版:天地之中·何以为中 上一版3
AA08
来了郑州都说“中”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来了郑州都说“中”
嵩山航拍图

“这部电影中不中?”近日,电影《封神第一部》举办“溯源”郑州首映礼,主演费翔、黄渤用这句河南话作为开场白,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无独有偶,几乎每位来郑参加电影点映活动的主创,都热衷于听到观众对“电影中不中”的反馈。

如果问哪个字最能代表河南?毫无疑问便是这个“中”字。

自古以来,郑州便与这个字结下了不解之缘——郑州先民确立了“天地之中”的概念,产生了以“中”为特征的文明;“中国”“中原”“中央”“中土”等说法均源于郑州;2010年8月,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郑州登封“天地之中”概念得到世界确认;今天的河南人、郑州人,偏爱用“中”表达肯定和赞美,“中”字几乎成了河南人形象的代表和化身……数千年间,以“中”为特征的文化在我们的民族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也成为郑州人最鲜明的文化标识之一。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秦华 张竞昳/文 李焱/图

中概念形成于嵩山地区

盛夏时节,万物极盛。中岳嵩山脚下的登封观星台游人如织,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也是2010年8月申遗成功的“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群之一,正是在这里,周公利用圭表之法“测土深、正日景、求地中、验四时”,认定阳城(现登封告成)为“天地之中”,中原人测天量地创立的“天地之中”古老宇宙观随之蓬勃而出。

文化学者阎铁成说,为了生产和生活,郑州人其实很早就开始了对时空的观察,早在6000年前,郑州大河村的人们便将自己对太阳、月亮等天象的观察,彩绘在陶器上,留下了郑州先民观察和利用天文知识的印记。在对天象探索的过程中,郑州嵩山地区的人们观察到,头顶的天空像一个圆锅一样扣下来,而人们站立其中位居中央,“天圆、地方、身在中心”的古老宇宙观便在中原人的探索中产生了。

在阎铁成看来,“中华文明”与“中国”以“中”命名,便与中国“天地之中”古老宇宙观有关,我们的先祖也正是在“天地之中”方圆千里之内,书写了最灿烂的文明序曲。“我们今天读到的‘一体多元’的中华文明主要是在中原地区形成的,随着夏、商、周三代建都于嵩山周围,郑州地区人们的‘天地之中’宇宙观得到其他地区人们的认同,以嵩山为核心的周边平原区域开始被人们称为‘中原’,以郑州地区为核心的‘中’区位得到各方的确认,并演化为汉语象形文字中的‘中’。”

而最让我们引为自豪的,是“中国”之名也起源于中原,这是中原文明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是鼓舞今日中原奋勇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

“由于夏、商、周是在中原地区立国,于是,当时的人们便将这些国家尊称为中土之国、中原之国、中央之国,也简称‘中国’,地理上的‘中国’由此诞生。

“3000年前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何尊’上的铭文,就把‘到嵩山地区来’称为‘宅兹中国’。这是区位意义上的‘中国’一词首次出现在文献中。”阎铁成说。

中字映照民族的身份认同

“中”字何来?从出土文字资料与研究成果来看,早在3000多年前商代后期都城遗址——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中”字,而“中正”“中和”“中心”“中间”的“中”字内涵,正是由甲骨文中带有飘斿的旗或旗鼓状的“中”字涵义发展演变而来。

长期致力于甲骨学和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的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章秀霞介绍,在早期社会,有飘斿的旗具有测风、指挥、号令等工具性质,所以甲骨文中有“立中,亡风”等记载。不过,“中”字的内涵在商代甲骨文里已经出现了分化:无飘斿的“中”字专属称谓字伯仲,后由“仲”字承担此义;有飘斿的“中”字则专属中正字,在随着不断简化于秦后并入无飘斿的“中”字字形,继续承担中正之义,并由地理方位、时间等层面的中正、中间义进一步引申为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等层面的中正、中和、中心、适中、不偏不倚、正好等具有肯定和赞美意义的涵义。

章秀霞表示,作为中国古代长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河南地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曾长久地引领着先进思想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着古代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中”字正面意义的内涵演变在河南地区至少经历了3000余年,早已浸润到中原文化的血脉里,并随着中原王朝的统治而扩展成为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河南方言里用“中”来表示“行”“可以”“好的”等肯定的意思,中国人、中华民族成为我们共同的身份认同,便是最好的映照。

“‘中不中?中!’是中原最为常见的对话,虽为日常语言,但不可等闲视之,其内涵要比同义的‘行不行’丰富得多。我们甚至可以将之视为周边少数民族一直对于早期中国的文明心向往之、逐鹿中原的一个历史印记。正是有了这一次次的民族大融合,才最终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没有早期的中原,就不会有今天的‘中国’。”在河南大学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灿金看来,“中”是一个潜在的历史心理和意识的遗存,称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为过。

中文化深化延伸数千年

走近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你会真实而深刻地感受到中华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体会到“天中”观念在我们民族文化心理上的深化和延伸。

而如果稍稍留意下身边,也能轻而易举地发现人们对“中”文化发自内心的认同与继承——从国名到都城,到国兴之域中原、中州,到人文理念中庸、中和、中正,以及在事物系统中起关键作用的中枢,都冠以“中”;时令以天地之“中”为基准,建筑以对称“中”轴为核心,治国讲究“中”道,做人讲究“中”正,争霸更是以“得中原者得天下”为战略,儒家倡导的“中庸”思想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郑州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涛认为,“天地之中”概念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政治、军事、建筑、哲学、宗教、文化、民俗等各个方面,也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世方式,乃至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中’的概念体现了对称、平衡、有度的辩证思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郑州人的‘天地之中’古老宇宙观逐步成为中原文明的核心要义,‘中’的理念成为人们观察事物、处理事务、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阎铁成说,在中国国家文明前2000年历程中,郑州多次为都,时逾千年,完整形成了地理上和心理上的“天地之中”概念,并影响了中国数千年。

大道为中,中道天下。

“中”,这个发轫于郑州,原初带有神秘色彩的天文学概念,后来逐渐演进为地理学概念,继而形成独特的“中”文化,渗透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政治、伦理、道德、民族心理当中,也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根植于人们的内心深处,在新时代依然迸发着鲜活的生命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88287 2023-07-25 00:00:00 二 来了郑州都说“中”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