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半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0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5%。截至7月底,高新区实有经营主体达到83069户,企业占比达到77.4%。企业个体比为343%。其中上半年新增登记市场主体9702户,同比增长33.40%,日均实际增量达到31.2户…… 有“形”的数字,见证高质量发展之“势”。郑州高新区1988年建区,是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高新区,也是河南省批准建设的第一家开发区,2016年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经过30余年接续奋斗、耕耘积累,已经成为中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在最新发布的“中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百强榜单”中名列第八位,在2022中国高新区影响力排行榜中名列第七位。郑州高新区实现了一年一个大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的高质量发展。 记者 孙庆辉 城市开发建设管理正深入推进 今年以来,郑州高新区以合作共建、创新驱动、产业拉动、改革联动为抓手,奋力谱写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新篇章,不断开创千亿级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建设新局面。 去年8月,高新区与荥阳市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区域合作共建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部署的具体实践,是拓展开发区发展空间、提升发展质量的重要举措,为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了发展空间。今年上半年与荥阳市共建实现了实质性推进,区域城市设计等工作已经启动,并完成了首批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项目梳理工作。 重点板块开发深入推进。核心板块区域中部智慧港产业园实质性开工建设,投资80亿元的天集集智·科创基地项目正式签约落地。产城更新区域3个项目开工建设,15个地块(项目)正在推进,中原制药厂项目专项规划正在公示,药厂街完成拆迁正在改造,与省投资集团加快对接土地供应事宜。 村改安置房建设有序推进。新增竣工交付安置房60.1万平方米,新增回迁安置群众0.69万人,新增安置房项目网签15个、网签8497套89.41万平方米,新增申报棚户区改造项目4个,新增新开工棚改安置房4819套,新增基本建成安置房2809套。 全力推动“问题楼盘”化解。纳入省市问题楼盘台账项目共14个,已认定化解12个,实现康桥悦溪园、建业盛悦居等3个保交楼项目2242套25.84万平方米交付使用。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新龙路、农业路、化工路等外联道路建设有序推进;持续推动高新区供水一张网业务整合,已供应部分南水北调水源;供热一体化改革稳步推进;大力推动管道燃气居民用户安全装置加装工作,市内五区和三个开发区中进度排名第一。 城市环境面貌持续优化。新增绿地面积27.4万平方米,新建游园2个,完成道路绿化8条、面积3.68万平方米;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主要污染物浓度持续下降,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土壤质量持续稳定。 招商签约208亿元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着力推动构建“1+5+N”战略招商工作体系,完成新项目签约额208.22亿元。主动对接、谋划举办了郑州城市算力网建设系列活动,京东方艺云项目签约活动,参与了豫商大会、豫粤合作交流会、2023中国(郑州)产业转移系列对接等省市活动,深入对接、洽谈储备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 主导产业持续壮大。上半年,印发了高新区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建立“1+6+10”工作专班,明确打造智能终端、智能传感器、高端装备、新材料等10条重点产业链,智能传感器产业链集聚相关企业4000余家,新材料产业链集聚相关企业1800多家。出台《郑州高新区振兴超硬材料产业支持政策》,并组织召开东莞、深圳招商推介会,全方位重振高新区新材料产业优势。 未来产业加速布局。通过组织城市算力网建设活动、2023河南计算产业生态大会、“数聚中原,算好未来”平行论坛等活动载体,以会为媒聚合力,前瞻性布局数算产业。 与庆阳、哈密已经达成战略合作,协同建设郑州—庆阳—哈密城市算力网实验场,加速集聚各类算力需求和供给,助力郑州成为国家超算互联网的中心枢纽节点,进一步夯实“东数西算”算力调度中心地位。 高新区上半年还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围绕氢能与储能利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未来产业,加快对接重点项目。 智改数转深入推进。深入实施企业数字赋能创新工程“六个百企”专项行动,郑州世纪精信等3个企业获批智能车间工厂,累计获批29个智能车间工厂,全市领先;紫光计算机等12家企业获批2023年省级服务组制造示范,占全市的52.17%;获批河南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家、第一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10家。 新增上云企业680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73.27%,累计完成企业上云6747家。 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汉威科技承建的智能传感器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考核验收,国机互联、新天科技2家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对象完成中期核查,引入重庆忽米科技打造中部工业互联网平台。 创新引领 蓄积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 创新平台持续建设。紫光计算机全球研发实验室建成启用;智能传感器MEMS中试平台、超互联算力基础设施、郑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等平台加快推进;依托国家超算郑州中心获批筹建“嵩山”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省、市级研发机构后备库加速建设,已入库培育513家。 创新主体加快培育。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23家、占全省12%,入库高企后备企业613家,入库培育后备省、市级研发机构513家;培育河南省创新型中小企业742家、占全省10%;纳入河南省“瞪羚”企业库27家,同比增长42%,省级“瞪羚”企业累计达到46家。助推驰诚电气成功登陆北交所。 创新人才不断汇聚。结合“就业援助月”系列招聘活动和首届数字人才发展大会,开展人才政策宣传和青年创新创业行动,累计引进青年人才5734人;获批2022年度郑州市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262名,约占全市1/4。 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持续提升。共征集技术需求38项及技术成果96项,将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对外发布;完成河南省重点研发专项申报,共征集项目45个;启动2023年颠覆性技术清单征集,共征集项目58个。 国际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成功获批省内首家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探索“区域内注册、海内外发展”的离岸模式;全省首家海外孵化器——卓创(美国)国际人才与技术创新孵化基地投入运营。设计打造企业家大学堂,为辖区企业家“充电赋能”,上半年共组织开展线上、线下、走出去等活动11期。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