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城市双职工家庭子女暑期去哪儿?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全国不少城市积极探索街道“带娃”模式:以场地换服务,以公益项目为依托,盘活各类辖区资源,解决部分中小学生的假期托管问题。“官方带娃”引来一片叫好,背后的管理压力却不可谓不大。从建立长效机制出发,街道托管服务仍面临“扩容提质”等方面的挑战。 街道“带娃”受欢迎 据介绍,“以场地换服务”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街道“带娃”中的资源配置问题——街道免费提供或以远低于市场价的租金提供场地,允许社会教培机构开展普惠性托育、综合素质教育服务。与此同时,教培机构定期派出教师和志愿者,配合街道做好暑期托管服务等公益性活动。 不少受访家长表示,相比于社会上的托管机构,街道“带娃”省钱又相对放心。 “父母不在身边,孩子放在家里不放心,社会上的托管机构花费高,还要有人接送。”江莉说,自己和丈夫都是中国石油长沙大厦的职工,8岁的儿子今年暑假在大厦党群活动室化身的“托管园”里得到了细心照顾。 安全压力大 餐饮难保障 有受访工作人员坦言,街道暑托班供餐很难做到校园托管的水平,如果没有辖区单位食堂提供支持,只能从社会上购买,但街道会对供餐单位资质和配送人员健康状况做事先确认。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副主任刘岩说,街道给学生购买了保险,同时以街道名义和每名家长签署了安全责任协议,缓解了托管机构的后顾之忧。“街道会经常过来检查工作,特别关注学生活动安全、食品、用水安全等,辖区派出所等部门也特别支持,每天托管上学放学时间都到学堂门口维持秩序,关注学生安全。”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香炉礁街道暑期托管班负责人周晓莉说。 仍需调动辖区经营性单位参与积极性 据悉,为切实解决学生暑期“看护难”问题,2021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支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通知》,引导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工作。一些地方在探索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过程中,也非常重视托育托管资源向街道社区“下沉”。 受访街道干部普遍认为,相对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是街道“带娃”的优势,但学生暑期托管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从前期实践来看,教育系统的资源利用还不够充分。另外,仍需进一步调动辖区内经营性单位参与学生暑期托管的积极性。据新华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