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莲瓣舒放 鹤鸣九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923.8~2023.8)
莲鹤方壶
莲瓣舒放 鹤鸣九皋
换种方式打开国之重宝
莲鹤方壶

100年前的8月,新郑李家楼意外发现郑公大墓,出土了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众多珍贵文物,奠定了河南博物院近百年的基业,也成为河南文博事业的重要起点。其中,莲鹤方壶更是被赞为“青铜时代的绝唱”“时代精神的象征”,以绝妙奇巧的造型构思、卓越精湛的铸造技艺,令无数观众为之倾倒。

100年后的今天,莲鹤方壶出土百年之际,让我们再度回望那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再度领略古都郑州厚重多彩的历史文化。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秦华/文 李焱/图

河南文博的重要起点

对河南考古而言,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是一个重要的坐标,而莲鹤方壶是最具代表性的“国之重宝”。

时光回拨到100年前。1923年8月25日,新郑乡绅李锐在自家菜园掘井时发现一座古墓,出土一大批青铜礼乐器和玉器、车马器、兵器、陶器、货贝等。经专家考证,其规模之大、等级之高,无疑应为春秋时期郑国国君的墓葬,墓中出土文物也因此被称为“新郑彝器”。

“新郑彝器”命运多舛,出土后先是被送到河南古物保存所保管,抗日战争期间,又随河南文物一起被打包西迁,几经辗转,先后寄存于武汉、重庆等地,其中一部分彝器又被带往中国台湾,幸运的是,两件莲鹤方壶留了下来。新中国成立后,留在大陆的“郑公大墓”文物部分回归河南。

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这批器物,对于河南博物院来说,更是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它们是河南博物院的首批馆藏文物。可以说‘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前身)’。”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翟红志介绍说,这批文物奠定了河南博物院近百年的基业,也是河南文博事业的重要起点。如今,该院共珍藏着58件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文物。

这批“新郑彝器”中,最著名的就是被郭沫若命名的一对青铜器——莲鹤方壶。它们被誉为“东方最美青铜器”“青铜时代的绝唱”,分别成为故宫博物院和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也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时代精神的标志

莲瓣舒放,鹤鸣九皋。走进河南博物院,细观莲鹤方壶,只见器身长颈、垂腹、圈足,盖上饰盛开莲瓣两层,中立一鹤,引颈欲鸣,颈两侧有龙形双耳,腹部满饰蟠龙纹,四角各攀附有一立体小兽。整个器物造型优美,花纹流畅,制作工艺精湛。最为特别的是,它挣脱了商周以来青铜器庄严肃穆的风格,融清新活泼和凝重神秘为一体,洋溢着升腾的生命力。

“一切能够永存的艺术品,都是用时代的本质铸造成的。”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说,“从莲鹤方壶的造型和纹饰上看,一方面是接受了传统周文化的影响,器型与西周晚期方壶近似,莲瓣也是从西周时期青铜器的立体环带纹饰演变而来;另一方面壶顶的立鹤又受到晋文化青铜器鸟形顶饰的影响,同时龙形耳的装饰及怪兽形足又具有楚文化的因素。所以说表现出了多元文化融合的特征。”

把一件青铜器作为一个划时代标志和一个时代的缩影,在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除了显而易见的时代特征之外,莲鹤方壶高超的青铜器制造工艺也令人赞叹不已。“莲鹤方壶”上的物象繁多,却杂而不乱,采用了失蜡、模印、分铸、合铸及焊接的冶铸工艺完成。从技法上来说,目前无有其他青铜器能与之相媲美,被称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和“东方最美的青铜器”乃实至名归,更显其弥足珍贵。

纪念活动集中推出

据介绍,正值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河南博物院将陆续策划推出系列活动:《莲鹤方壶出土100周年》纪念邮折首发仪式于8月22日首发,采用先进的裸眼3D成像技术让散落两地的两尊莲鹤方壶再次相聚,尽显莲鹤方壶的瑰丽与文化内涵;接下来,河南博物院将和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郑市共同举办“郑公大墓”发现100周年纪念大会及专题研讨会等相关活动。

此外,河南博物院还将会同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几家博物馆,采集相关文物的三维数据,将推出线上郑公大墓文物专题展,线下举办莲鹤方壶裸眼3D展览,再现郑公大墓文物震撼人心之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93926 2023-08-24 00:00:00 四 莲瓣舒放 鹤鸣九皋KeywordPh换种方式打开国之重宝(1923.8~2023.8)
莲鹤方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