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讯 8月13日、14日,郑州高新区管委会社会事业局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未来教育研究中心焦建利教授专家团队,举办“郑州高新区信息化教学种子教师培育项目第三期工作坊”,赋能提升93位种子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本期工作坊主要通过了解种子教师在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难点,结合新兴智能技术,从学科教学、协作办公、资源建设等方面展开指导和示范,有针对性地帮助教师高效学习和工作,促进教师发展。 在为期两天的活动中,参与者们接受了深度的头脑风暴,探讨了人机协同、学科教学应用;专家们开展了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教学和科研的极简技术等主题讲座。这些活动可以促进教师们更好地理解信息化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方法和路径。 此外,工作坊还提供了一系列技术课程,包括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如讯飞星火工具AI助力教学设计、ChatGPT一键生成PPT、6PenArt、文心一格、通义万象AI绘画锦囊等工具。此外,还详细讲解和实践了视频剪辑的小妙招,如转场、“放大镜”、画中画等技巧。 在学科工具探索与协作环节,参与者们按照小组划分,共同研究了全球中文学习平台、班海小程序、101教育PPT、mozaik 3d、Geogabra、睿知云、PhET、微软爱写作、AI对话机器人、酷动地球、全历史、NOBOOK等学科工具的实际应用和功能。每个小组都对这些学科工具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探讨,他们研究了这些工具的功能特性,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它们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这个环节,参与者得到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对于如何更好地运用这些学科工具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想法。 此次工作坊不仅提升了种子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也拓宽了老师们的教育视野。通过这次活动,教师们对于如何在信息化时代中实现自我发展和提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期待这些种子教师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推动郑州高新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于芳 文/图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