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文化产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6
乔叶:老家河南是创作丰饶的资源
乔叶及主要作品简介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对话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
乔叶:老家河南是创作丰饶的资源
乔叶

8月11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在北京揭晓,乔叶的《宝水》在获奖作品之列。

《宝水》出版于2022年底。书中,患了失眠症的记者地青萍,来到宝水村为朋友管理民宿,随着她在村庄探索的脚步,村支书大英、妇女主任秀梅、九奶奶等各色鲜活、饱满的人物登场,在各自的精彩故事中,太行山深处的宝水村由传统型乡村转变为以文旅为特色的新型乡村,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

获茅奖后,面对纷至沓来的祝福和采访邀约,乔叶平静面对“茅奖首位70后女作家”光环,继续保持不被外界打扰的写作习惯。她持续“走回”故乡,在老家的“土气”中默默汲取营养。近日,记者对话河南籍作家乔叶。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彭茜雅/文

作家乔叶供图

“写作是本职,作家就是拿作品说话”

在《宝水》刚刚进入茅奖提名名单,还未公布最终结果时,乔叶在接受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获奖希望很小”,现在茅奖尘埃落定,超出她的预期不少。

“评选过程中多少还是有些焦虑的,之前没敢想能获茅奖,毕竟是国家级重磅奖项,感觉离自己很遥远。”乔叶说,“为了转移和化解焦虑,这期间我还写了个短篇小说。写作可以让我高度集中精力,不被其他念头干扰。”

这次获奖会影响她今后的写作计划吗?答案是并不会。“今后当然会继续写下去,包括目前也有正在创作的作品。”乔叶说,文学创作本身给了她特别多的东西,这是初心,获奖是写作之外的事情。她认为,写作是她的本职,作家就是拿作品说话。

“没有作家会为了某种标签写作”

获奖后,一时间,各大媒体都以“第一位获得茅奖的70后女作家”这样的标签来形容乔叶。然而,对于乔叶来说,她“并不会把这个标签放在简介里”。

“我自己没这么说过,应该是一些比较关注文学界的媒体提出的,实际情况可能确实是这样。70后作家里第一位获得茅奖的是徐则臣,我是第二位获奖的70后作家,同时又是一位女性。”在乔叶看来,“代际”和“性别”是一种媒体化的标签,从更大的时间跨度去看,不具备本质意义,没有一个作家会为了某种标签而写作。

近年来,关于女性写作、女作家、女性力量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其实,在《宝水》里面,女性角色也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记者地青萍、村干部大英,还有村庄里面拍抖音的“三梅”小团体——香梅、秀梅、雪梅,青萍和亲奶奶、九奶奶的关系,都体现了女性不同年龄阶段的精神特征。

“写作历程上,我对自己的性别身份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反复的确认过程。年轻时,我觉得女性身份是一个局限和捆绑,总想让自己有一些中性或男性的视角,挺拧巴的。这些年,我也在不断回归女性写作,中长篇、短篇小说中都采用了女性视角。”乔叶表示,性别不是一个坑,而是非常宝贵的写作资源库,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对她来说就是“唯一性”,她非常珍视这个“唯一性”。

“故乡是离开才能拥有之地”

荣誉背后,《宝水》的创作并不易。乔叶为了搜集素材,有好几年“跑村”和“泡村”的经历。而她最早动意写《宝水》,就是被豫南信阳的一个村子所触动。

“2014年春天,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去信阳的一个村里参加活动。当地领导讲他们的乡村建设思路,说要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外在要保持乡村田园风情,内在的生活硬件又不输城市。当时村民们就已经在自己家里做民宿,我觉得特别有意思,也很认可这种想法,觉得很值得写。”乔叶说,然而动笔后才发现,写不深入,有一层东西堵着,写小说要知道人情世故的内部肌理,比如大家吵架的时候是什么样,相亲相爱的时候又是什么样等。于是,她又回到老家焦作修武,那是她最熟悉的地方,知道那些人怎么走路、说话、行事、交际,这是小说特别重要的部分。“一回老家,我笔下‘被堵着的那层东西’就彻底打开了、畅通了,简直如鱼得水。”

从2014年到2022年小说完成,乔叶花了七八年时间,最终以三个村子作为深度观察地点,让看到的东西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融进小说里的宝水村。

“我小时候在乡村生活,考学到外面,然后当老师,后来去县里工作,又去省会城市郑州工作,包括现在到北京工作。”一路远行,离故乡越来越远。一开始,这或许曾是乔叶想摆脱老家河南“土气”的刻意为之,然而当距离被拉开,她才发现故乡是多么丰饶的资源和宝贵的财富,“故乡是离开才能拥有之地,需要把它放到适当远的距离,才有可能比较整体地观照它,更深刻地去认识它。”

“我的老家在河南。它既丰产粮食,也丰产文学。近些年来,我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故乡之于我的意义和价值。故乡的内涵信息丰富,经得起反复研读;故乡的外延也有一个广大的世界,载着人心驰骋翱翔。”乔叶说,“从文学传统上来说,我是河南文学传统的一分子,一直被滋养。从李准、乔典运,到后来的周大新、李佩甫、张宇、田中禾、刘震云、李洱,这些优秀的作家前辈,都是‘作家乔叶的父兄辈’,我在这样一个非常厚重的文学传统里面备受滋养,当然是我的财富。从情感上来说,老家河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存在。来到北京之后,他们说那你以后是北京人了,我说不,好像更知道自己是河南人了。我写《宝水》的时候,一直把自己放在河南的乡土文学的脉络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96167 2023-09-01 00:00:00 五 乔叶:老家河南是创作丰饶的资源KeywordPh对话新晋茅盾文学奖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