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
我省变防御为预防,给孩子无“陷”生机
资助金春季6月30日前、秋季12月31日前发放
名企专场招聘会 周五举行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43.1%
我省变防御为预防,给孩子无“陷”生机

生育健康宝宝,是每个家庭的共同愿望。2023年9月12日是第19个“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省卫健委、省妇联、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举办主题宣传活动,普及优生优育知识,防治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质。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红 邢进

连续7年将“免费筛查”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以及新生儿早期死亡和罹患终生疾病的重要原因。据估算,我国出生缺陷总发生率5.6%。

出生缺陷病种多、病因复杂,不仅会给个体家庭带来深切的痛苦,也会影响出生人口素质,是关系到社会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多年来,河南省高度重视预防出生缺陷,将防治出生缺陷作为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的重要内容,建立并完善了基于全省妇幼保健网络的从孕前、产前到生后的三级出生缺陷防控体系,实施了一系列针对重大传染病、先天愚型、听力、视力、肢体、先心病、心理、代谢等出生缺陷相关疾病的筛查项目。

尤其是自2017年以来,我省连续7年将“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列入省重点民生实事,并逐年扩展服务项目。统计显示,全省累计免费产前筛查400余万例,通过免费产前诊断确诊染色体异常或单基因病等1.14万例;免费开展新生儿“两病”和听力筛查600万例,发现异常患儿9673例,均进行及时规范医学处置。全省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由2011年的17.98/万降至2022年的10.23/万,降低了43.1%;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由2011年的1.43‰降至2022年的0.57‰,降低了60.1%,出生人口素质显著提高。

减少出生缺陷需“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减少出生缺陷,关键在于要变被动防御为主动预防。

目前,全省推行“三级预防”策略,对缺陷胎儿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力求减少出生缺陷。简单来说,一级预防是在婚前、孕前和孕早期进行综合干预,通过婚前检查、遗传咨询、优生检查、咨询指导以及科学备孕,预防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是在孕期开展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减少致死、严重致残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是对新生儿进行先天性疾病筛查和诊断,尽早发现和对出生缺陷患儿进行治疗康复,最大限度减轻出生缺陷危害,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生活中,不少计划备孕的夫妻对预防出生缺陷认知存在误区。举例来说,最常见的是夫妻二人觉得只要男女双方身体健康,就一定能生育出健康的孩子,不把孕前检查当回事。事实上,这种认知是错误的。”作为从事产前诊断专业的医生,河南省产前诊断中心、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灵表示,“研究显示,我们平均每个人携带有2.8个隐性遗传病的致病变异,这意味着看似健康的夫妇,也可能‘巧合地’携带了相同疾病的致病突变。若夫妻双方在备孕期或孕早期进行常见遗传病的携带者筛查,则能及时发现致病变异携带情况,结合遗传咨询、产前检测或诊断、辅助生殖技术等措施,可有效避免严重隐性遗传病的首次发生。即使夫妻双方没有携带致病基因,正常胚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有可能出现新发致病变异。”

“科学备孕是基础,孕期筛查是关键,新生儿早筛早诊是保障。预防出生缺陷三级策略每一步都至关重要。”刘灵建议,对于健康的夫妇,同样需要重视婚前和孕前预防,主动接受婚前检查、遗传咨询、孕前优生检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及时补充叶酸,科学备孕,减少出生缺陷发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97947 2023-09-13 00:00:00 三 我省变防御为预防,给孩子无“陷”生机KeywordPh严重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降低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