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V07版:巩义时报 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V07
“三朵金花”共绘和美社区新画卷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杜甫路街道
“三朵金花”共绘和美社区新画卷

“不仅环境好了,心里也跟着亮堂了,每一天都有新鲜事发生。有活动,能参与,和和美美,日子真是越过越舒心。”在巩义市杜甫路街道和美社区,讲起今年以来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也因此,记者认识了几个为和美社区增光添彩的社区干部。记者 李晓霞 文/图

基层治理大写意

和美编辑部的“小能人”

杨琳珂,毕业于江苏农林学院,2021年7月28日,成了一名社区干部,一名走进光,靠近光,发出光,成为光的“小能人”。

作为“社区人”,杨琳珂在乎的,是在每一个平凡琐碎的工作岗位上,都能坚守内心最初的那颗赤子之心,以无比热忱的工作态度,通过一点一滴真挚无私的付出,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困扰提供最直接的帮助,竭尽全力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感受到社区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这就是作为“社区人”的真正使命和担当。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杨琳珂发现,创文、创卫、创“五星”支部等都离不开宣传,讲得嘴都要起泡了,宣传页发得手软了,部分群众仍然我行我素,宣传效果不尽如人意。这让杨琳珂萌生了设立一个专门服务于社区的“编辑部”的想法。

这一构想得到了社区书记的支持,通过研究决定,拍摄情景剧小视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宣传党的政策法规、安全常识等,通过关注社区的点滴变化,讲述居民身边的故事,传递社区正能量。

视频拍好是第一步,后期剪辑也很关键,缺一不可。回到家,为了剪辑视频,连收拾房间的时间都没有。杨琳珂的母亲默默地为她解决后顾之忧,使其能够专注于工作。

杨琳珂总在思考,等老去,青春有什么值得怀念的事情,在这世间一遭,能留下什么痕迹?而现在,她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为一方百姓服务,这样的机会,一定要珍惜。

“居民需要啥,我们就拍啥,一切围着群众转。”把所拍视频转发至网格群、居民群、商户群,目前已制作近20期,播放量累计1万余次。

“以前都是发宣传页,看两眼都扔了,内容是啥,一转身就忘了,自从社区有了编辑部,形式灵活内容生动,她们是真能。”居民是这样评价杨琳珂她们的。

一个视频的拍摄,往往需要四五个人配合,杨琳珂和她的同事们正乐在其中,表示将扩大微视频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社区的影响力,打造一张亮丽的名片。

演绎和美新篇章 和美手工坊里的“手艺人”

吕艳艳2016年到社区工作,负责物业、城建等。喜欢手工制作,谈起为何成立手工坊,她说:“那是因为爱心和初心!”

除了是一名社区工作者外,吕艳艳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一个2岁半宝宝的母亲。闺女小,有点闹人,吕艳艳就经常给她买气球、超轻黏土之类的,刚开始随便整个造型,逗孩子开心,自己也很有成就感。

发现孩子对捏小动物感兴趣后,吕艳艳就在抖音上、小红书上跟着学,慢慢地,捏得有模有样了,孩子在幼儿园里,捏的小猪小兔子小朋友们喜欢,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

掌握了手工制作基本技巧的吕艳艳,并不满足于教会自己的宝宝。了解到好多孩子节假日没人带,她就想,能不能利用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些这样的活动,丰富孩子们的业余生活,想法一提,社区书记很支持,手工坊就这样给办起来了。

目前,先后开展了有10余次活动,“贴豆画 话廉洁”主题活动、与“泥”有约,护苗“童”行超轻黏土手工制作活动等,激发了青少年的手工创作灵感,让他们感受到社区的关爱和温暖。

“整天不是忙工作,就是瞎倒腾。”那段时间,吕艳艳回到家里,就是跟着视频学手工,婆婆颇有微词。后来,孩子放学回来看到妈妈做的手工气球造型,拍着小手可高兴了,在陪孩子的过程中,技能提升很快。手工制作出的东西婆婆也很喜欢,得到老人的支持后,吕艳艳的劲头更足了。

自从社区成立了手工坊,同事们都也积极参与,在楼院群里发活动内容,到门店宣传,让更多的青少年参与进来。贴豆画也是吕艳艳的手艺之一,活动现场,孩子们可挑选自己喜欢的图片,根据图案轮廓,一点点地把各种颜色的豆子粘贴到对应的位置,一幅幅清廉豆贴画作品展现在眼前。绿豆粘贴成的“荷叶”、红豆粘贴成的“莲花”……都寓意着清正廉洁。

与“泥”有约,护苗“童”行轻黏土手工制作活动别出心裁。孩子们把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和“扫黄打非”“护苗”元素巧妙结合,创作出一系列形象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超轻黏土作品。趣味DIY超轻黏土作品大比拼,捏出孩子们心中的“扫黄打非”小卫士形象,以泥“塑”正气。他们时不时欢声交谈,其乐融融,不多时,一件件精致的手工作品就完成了。活动开展的次数多了,吕艳艳成了社区名副其实的“手艺人”。

书写绘出新画卷 书绘堂里有画师

“和美书绘堂”设计新颖的背景墙上,稻草、竹帘,古色古香,手绘有牡丹花的白T恤别出心裁,再加上超实用的手绘白色帆布袋、各种花色的团扇等让人眼前一亮,居民的业余生活相当丰富多彩,这和一名叫李荣娜的社区干部有关。

李荣娜1981年出生于文化厚重的巩义市鲁庄镇,自幼就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成年后在巩义市杜甫书画院和洛阳书画院寻师学艺,学习中国写意画,现为巩义市美协会员和郑州市美协会员。

2020年9月作品《富贵长春》入选河南省第二十五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览;2020年作品《富贵长存》在郑州市首届美术新人新作展中荣获优秀奖;2021年作品《向阳花开》在郑州市第二届美术新人新作展获优秀奖。

曾参与鲁庄镇南村村和小相村的美丽乡村墙绘绘画,将传统绘画技法融入现代生活当中,致力于青少年儿童的美育拓展,将传统绘画技法传承和发扬。

李荣娜从小就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到家里衣柜上的漆画、瓷器上的绘画、衣服绣品上的绘画图案,就不自觉地临摹起来,梦想着将来成为一个画家。她学习中国画的过程曲折漫长,需要时间、经济的投入,技法的成长更是日复一日的练习才有一点的进步。

只要有活动,婆婆就主动做家务支持媳妇。李荣娜的爱人是个技工,虽然不懂中国画,却非常支持爱人画画。他说:“画画是很高雅的事,有这样的兴趣爱好我非常支持,她把空闲时间用来画画,减少了家庭矛盾的发生,让我们的家庭更和谐。再说了,别人夸奖她,我脸上也有光彩呢。”

身教大于言传,李荣娜在画画的时候孩子们在一旁默默看着,时间久了他们也萌生了画画的念头,积极参加绘画活动。

来社区工作后,该社区第一书记巴素娟了解到她的特长就积极谋划了书画堂的项目,以李荣娜牵头,其他同事一起参与进来,开展各种书画活动10余场。

从开始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留住乡愁”到“书画实践行义卖传温情”的义卖活动,活动涵盖了辖区内儿童青少年、离退休老年人以及留守妇女等人群。在暑假期间,更是举办多次公益书画小课堂,让学生们有了好去处,暑假生活更加丰富,体验了中国画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提高绘画技法,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在传承中国画的同时,李荣娜也在思考着将传统国画融入现代生活当中,就开始尝试在团扇、衣服、帆布包、油纸伞、石头、木片、竹帘、墙壁上作画,让美贯穿到日常生活中,创设美好的生活环境。

说到下一步打算,李荣娜信心满满:“接下来,会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书画活动,继续发现挖掘辖区内书画爱好者,组建团队,根据不同年龄段分为中老年书画社团和青少年书画社团,一起参与书画活动,共同提高书画水平,为书画堂创作和义卖活动输送新鲜血液,更好传承文化。”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399580 2023-09-21 00:00:00 四 “三朵金花”共绘和美社区新画卷KeywordPh杜甫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