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县区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0
金水激活“非遗新生”密码
嵩阳书院“二将军柏” 授牌全国“双百”古树
第二届上街区峡窝镇 乡村振兴主题论坛成功举办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非遗IP:传拓技艺、升科剪纸、朱氏古建筑彩绘
金水激活“非遗新生”密码
非遗传承人李仁清(中)在微博文化之夜展示作品

非遗演艺、非遗手工艺等都是历史传承下来的精神瑰宝,提供着不一样的精神文化源泉。从小众到大众,从保护守望到活态传承,金水区在守护、创新、融合里找到非遗新生的密码。

目前,金水区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2项,拥有多位非遗传承人,开展活动上万场,惠及群众百万人次以上。如何让古老非遗焕发生命力?答案是非遗融入当下生活。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王翠 鲁慧

通讯员 王珺洁 李贞 文/图

金水非遗绽放异彩

今年7月28日,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京开幕。全国85位大国工匠齐聚北京参加开幕式。河南大国工匠、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馆长、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仁清受邀参加。他已连续参加两届该活动。活动上,李仁清栩栩如生、形神兼备的菩萨、飞天等高浮雕拓印艺术引人瞩目。

碑刻传拓技艺是印刷术发明之前中国创造的文献复制技术,已传承千年之久。但这一技艺一直停留在传拓作品都是平面的碑文和墓志上,面对高大的陵墓石刻或石窟中的高浮雕造像和立体圆雕时,则一直无能为力。李仁清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研究,探索出高浮雕拓印技艺,填补了这一空白。

多年来,巩义石窟寺、洛阳水泉寺石窟、浚县千佛洞石窟等国内众多著名石窟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把馆里的高浮雕藏品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推出“彩拓”高浮雕文化艺术作品,变身为客厅挂件、摆件,以及口罩、手提袋等文创产品,走出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

9月19日,在郑州大剧院举行的2023年微博文化之夜颁奖盛典上,李仁清作为“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世人展示了其精心制作的“鱼跃龙门”“飞龙在天”等拓片作品。

非遗生活与百姓零距离

除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拓技艺),金水区的灿烂文化还有升科剪纸、朱氏古建筑彩绘等手工技艺非遗项目。

在升科剪纸培训基地,各式刀法细腻、线条流畅、工艺精美的剪纸精品让人叹为观止;在朱氏古建筑彩绘传习所,古建筑彩绘行云流水,古建筑历史厚重。

据了解,金水区重点建设了升科剪纸培训基地、朱氏古建筑彩绘传习所、高浮雕传拓技艺传习所、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李仁清传习所等非遗传承基地,积极搭建研学平台和空间。多项传承项目免费培训以来,群众参与热情高,涌现出了一批优秀学员。

同时,馆内设有高浮雕传拓技艺主题展厅、剪纸体验展示馆、古琴体验展示馆、大河考古美术馆和非遗教室,每年展演团都在辖区开展“非遗进社区、进校园”“非遗作品展”等活动,实现见人见物见生活。这些文化传承的新空间,让非遗在百姓近旁盛放。

非遗文化拉长产业链条

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贾艳梅剪纸艺术作品展馆、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郑州天中艺术博物馆……越来越多的展陈机构和高端项目走进金水市民的日常生活,打响了金水辖区的非遗文化品牌。

聚力“非遗+文旅”,金水区打造文旅融合新地标,依托辖区现有文化旅游资源,植入古琴、剪纸、拓印、中国结等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元素,为非遗开拓了新市场、扩大了新受众。

大力发展非遗文创产业,“非遗+产业”赋能文旅经济新动能。郑州仁清金石传拓艺术博物馆积极研发文创新产品,研发生活用品和文化用品类产品200余种。

不仅如此,位于金水区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心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合作的产学研合作中心,开发建设的“产学研博物馆文创开发平台”与省内多家高校、企业、个人设计师建立合作关系,培养近百名设计类专业实习生,孵化企业5家,学生直接参与落地项目50余项。

截至目前,金水区已成功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项目9项,省级传习所2个;市级项目15项,区级项目18项;省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5人,区级传承人6人。

金水区将继续深挖非遗“富矿”,推进非遗生产性保护,充分利用元宇宙现代数字技术,以数字赋能推动文旅文创融合发展,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火起来”。探索“非遗+文创”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金水文创与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等有机结合,量身定制系列城市文创品牌IP,孵化一批全链条文创企业,全力构建“大文创、大文化”现代化文化产业生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00509 2023-09-27 00:00:00 三 金水激活“非遗新生”密码KeywordPh非遗IP:传拓技艺、升科剪纸、朱氏古建筑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