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8
龙湖自动驾驶公交和B6路咋同站不同名
徐黎姗: 课堂上的实力担当 名师中的带头人
地铁纠偏“板凳族” 也要重视背后的乘客诉求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地铁纠偏“板凳族” 也要重视背后的乘客诉求
地铁车厢张贴劝阻提示
上海地铁高峰期不少乘客坐在自带的小板凳上(图片来自网络)
扫码看 相关新闻

“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车厢内请勿使用自带小板凳,感谢您的配合!”“乘客,你好!请收一下小板凳,不要坐在这里。”上海轨交9号线和11号线上,这样劝阻“板凳族”的场景不时上演。

携带板凳乘坐地铁固然可以缓解上班族的身体疲劳,然而,必须正视的是,在早晚高峰人流量巨大的乘车环境下,“板凳族”的存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地铁空间狭小,“板凳族”占用了其他乘客的站立空间,影响了乘车体验;二是“板凳族”坐在车厢出口处,增加了许多乘客上下车压力,甚至会造成磕绊、踩踏事故;三是刹车的时候,“板凳族”和其他乘客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地铁是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特立独行的“板凳族”颇有“只顾自己不顾公共利益”之嫌,这种轻则是不文明行为、重则影响公共安全的举动理应被纠偏。在进行广播提醒、张贴“车厢内请勿使用自带小板凳”的提示之余,有关部门也要思考如何完善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让其具有一定的刚性。

更需要注意的是,“板凳族”中也有不少老年人的身影,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同时,这也反映出城市中不同年龄群体之间的需求与冲突。

事实上,透过“板凳族”这面镜子,也折射出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老年人在高峰时段是否应该享受车票优惠?交通部门能否增加公交车班次,分流地铁压力?企业是否能够试行错峰上下班?相关部门是否可以出台优惠政策,让“打工人”享有住房补贴,减少通勤时间?

总而言之,“板凳族”问题要解决,背后的真实诉求也要被看见,更要得到回应。寻求完善的空间,不断提升乘客的舒适度和体验感,是有关部门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评论员

任思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04278 2023-10-25 00:00:00 三 地铁纠偏“板凳族” 也要重视背后的乘客诉求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