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11·8记者节 我们和新闻在路上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4~05
20多年,按下100多万次快门
参与“万人盛会”终生难忘
学习,一场永无止境的修行
跟随公路“土郎中”再出发
记录消防员“最美睡姿”
雨后,光脚赶赴洪灾现场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20多年,按下100多万次快门
昨晚,马健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特别节目中讲述郑州故事

你玩过拍手游戏吗?大家有多久没有玩过了?我曾拍摄一张照片,两位老人在街边玩拍手游戏。到了这个年纪,还有人陪着玩这样的游戏,是不是很温馨、很浪漫?我是一个20多年战斗在新闻一线的老记者,刚才的这个温暖瞬间,是我100多万次相机快门中的一次,这样的百姓故事我拍了很多。

我曾在人民公园拍摄一组照片,当时61岁的市民白敏杰将一条带子绑在父亲身上,另一端挂在自己肩膀上。他将个子不太高的父亲固定在自己胸前,扶着他走路、锻炼,走了几分钟,老爷子累了,白敏杰就扎个弓步,让父亲坐在自己的腿上喘口气,休息一两分钟后,站起来继续锻炼。这一圈大概有300多米,他们中间歇了4次。白敏杰说:“我要每天带他锻炼,怕他一旦卧床,就再也站不起来。”我们小时候走不动了,喜欢坐到爸妈腿上休息,但父母老了,走不动了,却很少有人能让父母坐到自己腿上。白敏杰的孝心让我热泪盈眶。第二天《郑州晚报》编发了这篇稿件,标题是《当你老了,走不动了……》。孝心很平凡,孝心也能感动众人,这条新闻当年获得河南新闻奖二等奖。最近,回访白敏杰,得知老爷子已经过世,我的采访留下了老人最后的影像。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做记者这么多年,参加过的大型采访有很多,但我更喜欢的还是发生在身边的人间烟火。20多年里,我最喜欢背着相机走遍郑州的大街小巷,寻找最接地气的郑州故事,拍摄最生动的人间烟火。摄影记者习惯把这种采访叫“扫街”,扫街就像拆盲盒一样,蕴藏着无限可能,可能跑一天一无所获,也可能下一秒就会遇见意想不到的精彩。精彩有可能来自大雪之夜凌晨4点扫雪的环卫工人,也有可能是爱心粥屋里冒着热气的免费早餐。

近几年,融媒体时代到来,“短视频”是绕不过去的坎儿。不懂视频的运镜常识,学!不会用镜头讲故事,学!不会视频的编辑,学!几年里,我用坏了两台无人机,学会了使用稳定器、全景相机,短视频的拍、编、播都已不是问题。最近一两年,我拍摄的优质视频素材频频被郑报旗下各平台使用,成为报社“中央厨房”全能“采购员”。

2022年七一前,作为郑州市记协红色故事宣讲团成员,现场拍摄制作的“嵩山脚下3万人合唱”短视频全网播放量近1000万,正能量收获了大流量。今年八一建军节我编辑制作的“800架无人机编队致敬中国人民解放军”,全网播放量200多万,大家纷纷转发并在视频后留言,传递对军人的敬意。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们有责任用积极向上、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去赢得更多流量。还好,我这个老记者没有被时代发展的洪流给抛弃。“马”不停蹄,我还奔波在路上。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马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06931 2023-11-08 00:00:00 三 20多年,按下100多万次快门Keyword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