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1月23日,省委宣传部举行“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农业农村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和解读我省农业农村部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进展情况和成果成效。 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袁帅 见习记者 赵冬 到2025年粮食产能 超1400亿斤 我省是全国重要的农业农村大省,积极对接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重点,粮食产量连续6年超1300亿斤,小麦单产、总产稳居全国第一。 我省粮食播种面积持续稳定在1.61亿亩以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8330万亩,让更多“靠天田”变成了“高产田”。 今年在全国率先探索“投融建运管”一体化市场化推进模式,到“十四五”末要建成150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目前已建成292万亩,预计可增加粮食产能33亿斤以上,力争到2025年粮食产能跨上1400亿斤新台阶。 今年我省夏粮产量710.02亿斤、仍处于历史高位水平,秋粮增产夺丰收行动效果明显,秋粮产量预计超600亿斤,全年粮食总产预计将继续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 截至10月底,全省能繁母猪存栏385.3万头、居全国第一位,处于农业农村部规定的绿色合理区间,前10个月累计外调生猪2862.6万头、全国第一,蔬菜、肉蛋奶等重要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 被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 我省做足做活“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先后出台18条措施支持绿色食品业加快发展。 目前被认定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32个、居全国第二位,累计创建7个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构建12个国家级、100个省级、274个市级、278个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体系,建设9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8个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495个。 种业振兴成效显著,小麦、花生育种水平国际领先、供种能力全国第一,中原农谷建设成势见效。技术装备加快迭代升级,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9%,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7%。 全省农村集体资产3934.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209.5亿元、占比30.7%,有经营收益的行政村占比达81.1%,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3万家、家庭农场发展到26.5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12.6万家,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增添了新活力。 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 我省抓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动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在全国率先出台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创建20个乡村建设示范县、100个示范乡镇、1000个示范村。 新改建农村公路8576公里、农村公路总里程达23.8万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2%,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16.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70.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已覆盖所有行政村和97%的自然村。 今年我省新增返乡创业16.38万人、累计55.33万人,新增带动就业99.47万人、累计269.15万人,形成了“凤归中原”促振兴、返乡创业奔共富的生动局面。 高质量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完成职业技能培训252.2万人次,新增持证技能人才403.2万人。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18元、同比增长6.8%、高出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农村平均每百户居民拥有家用汽车39辆、空调135台、热水器84台。 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严格执行新《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坚持“保安全”“提品质”两手抓,农产品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1791个乡镇设立了监管站、4.4万个行政村配备了专兼职协管员,并建立完善合格证+追溯码的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模式。 推动标准化生产,认真落实“标准河南”建设任务,今年发布农业地方标准65项,现行标准存量617项。大力推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全省有效期内绿色优质农产品3604个,比2020年底增长了41.38%。申请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61个,总面积占全省耕地的13%。 脱贫地区农村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1元 紧盯群众增收,不断缩小收入差距。今年全省实施帮扶产业项目3914个,带动增收104.45万户次。开展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省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务工就业233.66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3.74%。今年前三季度,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61元,同比增长7.2%,比全省农村平均水平高0.4个百分点。 坚持资金投入总体稳定,截至11月20日,今年中央、省、市、县四级共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13.98亿元,全省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13278个;全省扶贫项目资产(含帮扶项目资产)43.42万个,资产规模1609.18亿元,持续发挥惠农效益。 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87.1% 全省农机总动力1.086亿千瓦、居全国第二,拖拉机327.5万台、配套农机具723.9万台,均居全国第一;稻麦联合收获机24.8万台、玉米收获机9.4万台、花生收获机10.1万台,居全国第一方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7.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小麦生产、玉米生产、花生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 除了数量,农机装备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近两年,我省共安排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近40亿元,加大对智能农机、复式农机、高端农机、急需农机的补贴力度,新增农机具44.97万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9.6万台,粮食烘干机1255台,受益农户42.2万户,带动投资159.6亿元。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