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G06版:AI引领创新 算力赢取未来 上一版3  4下一版
AI引领创新 算力赢取未来
完善算网资源布局 带动产业向存全球算全球迈进
资本力量“1+6”系列活动已累计达成融资20.14亿元
聚焦AI技术算力设施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新范式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
聚焦AI技术算力设施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新范式

当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机构,研究院所将如何推进人工智能技术研发、落地?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学助力郑州数算产业发展大会在郑州高新区智慧城市实验场举行。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上海智能研究院(下称研究院)对AI技术的探索、研发及落地过程。

宋海涛表示,站在2023年,面向下一个十年,社会将进入智能化经济时代,这是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驱动力的新兴产业革命,也是数字化转型发展变革历程。

记者 孙庆辉 通讯员 张晓飞 文/图

AI+赋能各行各业 研究院形成“1+4+5”全球化布局

“AI产业发展的3个阶段,在2011年之前,AI还是专家院士们的技术积累,2016年至2017年,当计算机视觉识别率第一次突破人类,我们定义AI突破了工业红线,短短5年时间,我们已经进入到这样的产业生态,同样也能看到新兴技术发展对产业重塑具有变革性作用。”宋海涛通过数智化时代的发展变革图,详细介绍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宋海涛表示,人工智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当前AI+已赋能至各行各业,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出世,催生了许多新业态、新活力。“大模型所具备的技术能力,一是高效压缩全球知识及知识表达的拟人化能力,二是具备极强的自我学习和深化边界拓展能力。目前大模型的技术迭代速度远超物理世界的计算能力。”

谈及数智化时代,宋海涛认为,数智化的基础设施非常关键,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正从硅基到碳基存储进行布局,同时积极探索运力、算力、存力。

研究院于2019年在上海揭牌成立,2022年,在上海市的支持下,研究院超前布局建设了国家第一个算力联合体;2023年,在浙江嘉兴建设第一个转化平台基地,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和训练框架,与华为共建全国第一个大模型超算中心;今年1月,再次布局通用人形机器人领域,由上海市委揭牌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全面推进重点产业发展。

“面向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实际需求,研究院正有组织地推进科研、研发及落地工作。经过三年多建设,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基本形成了‘1+4+5’全球化布局,深度链接全球的科技、产业及人才要素,汇聚全球智脑,推动产业研发建设工作。”宋海涛说。

“3+3+1”平台 为企业提供了全站AI解决方案

目前,研究院的“3+3+1”平台,已为国企、上市公司及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了全站AI解决方案。

谈及研究院如何为产业赋能?宋海涛指出,一是建立高端专业智库,依托上海交通大学的支持,研究院现建设的14个大交叉学科中心,包含视觉、ETA、操作系统、文本语音等,聚焦四大产业,据悉该中心已跟进国企进行真实数据场景的开发,完成从科学技术到落地产品、解决方案全过程。二是推进人才结构优化,研究院开设了全国第一个人工智能中高级职称评审,系统性打通专业人才、职业人才等,保障了从整体研发到产业转化的人才供给。

“在探索如何从科研到产业转化落地,研究院形成了需求导向、场景驱动全链条的闭环。”宋海涛表示,研究院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AI技术算力设施和大模型领域积极推进,目前除了整体的算力调配、适配,同时也在探索垂类领域操作系统和大模型的建设。

面向未来,宋海涛表示,研究院正积极构建与上海交大在硬科技体系化平台方面的建设方式,构建智库引领、高校策源、行业专家领军、产业团队落地、产融生态链接等具备造血功能的新型研发机构新范式。“希望研究院能够扎根中原,扎根郑州,为郑州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2401 2023-12-06 00:00:00 三 聚焦AI技术算力设施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新范式KeywordPh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宋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