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2
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9年超1.3万亿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 韦伯档案首现南京
攻坚克难!看中国人是如何 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
最高法公开征求意见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记者观察
攻坚克难!看中国人是如何 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
农民在贵阳市开阳县宅吉乡堰塘村的高标准农田里收割小麦 新华社发

粮食丰收来之不易。今年粮食丰收有哪些关键因素?如何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记者就此进行采访。

攻坚克难夺丰收

今年夏季,黑龙江五常、尚志等地出现连续强降雨。“洪水刚退那段时间大家抓紧排水,抽水机日夜不停。”农民李殿友说,今年他种了200多亩水稻,被淹的少、没被淹的多,整体是增产的。没受灾的地块产量提升、米质明显比去年好,加上粮价不错,收益有保障。

一手抓减损,一手促增产。农业农村部今年启动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在100个大豆、200个玉米主产县主推玉米大豆密植技术,重点县示范区玉米平均密度每亩增加了500至800株。专家测算,300个重点县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73%以上。

在山东省莱州市,今年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推广面积超过6万亩。“亩株数比常规种植方式多1300多株,达到了5500多株,地里铺设滴灌带精准调节水肥。”莱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农技站站长张鑫说,当地集成推广保墒保苗、种子包衣、绿色防控等技术模式,全市大多数地块亩产在700至750公斤。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今年春季有些旱,后期又遇上连阴雨,但最终产量没怎么受影响,主要是格田改造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北大荒农业股份宝泉岭分公司种植户李宏伟说。

今年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

在良种方面,科研人员育成了短生育期的油菜“中油早1号”,在解决南方冬闲田种油菜、不耽误来年种早稻的问题上迈出重要一步;在农机装备领域,再生稻收获机等产品基本成熟,电驱式精量播种机成功量产应用。

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不断加力完善,设施装备条件持续改善,为“虫口夺粮”“龙口夺粮”增添了底气,为稳产增产筑牢了根基。

多措并举提升农民积极性

新米上市后,特色稻米杂粮迎来消费旺季。美团优选数据显示,11月上旬,东北稻花香大米月销量环比上涨近三成,陕西米脂小米月销量增长近25%。

“米袋子”产品关系千家万户。科学种植、优质优价、产销衔接,是调动农民积极性和稳产保供的关键。

在云南省宜良县,首届中国·昆明国际鲜食玉米品种展示会展出了各地特色玉米品种,当地还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等发布了甜玉米、饲用玉米、红薯、鲜食大豆等栽培技术指导,通过推广特色粮食作物种植,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江西省金溪县,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工厂化集中育秧等技术正加快推广。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继续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资金规模,扩大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各地贯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不断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挖掘面积潜力。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3271 2023-12-12 00:00:00 二 攻坚克难!看中国人是如何 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KeywordPh■记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