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事 上一版3  4下一版
A14
破解“带娃难” 社区托育如何发力?
我国不动产登记“跨省通办” 将逐步实现重点区域全覆盖
“红通人员”常高才 外逃4年后回国投案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3200万,1/3有较强的托育服务需求
破解“带娃难” 社区托育如何发力?
新华社发

近日公布的《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提出,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面向社区居民提供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一种或多种服务。记者采访看到,近年来,一些城市率先探索便捷、优质、普惠的社区托育,有效缓解了部分双职工家庭育儿压力,受到广泛认可,但面对日益提升的需求,社区托育仍需完善配套、增量提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社区“带娃”受家长追捧

早上8点半,吴女士带着两岁半的外孙女,来到离家步行只需10分钟的一家社区“宝宝屋”。隔着落地窗,她看到孩子在老师的陪伴下开心地玩耍,便转身忙自己的事去了。

就近就便,是社区托育的显著特点。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真如镇街道高陵集市二楼的“宝宝屋”,利用街道闲置场地打造,90平方米的空间分设益智、涂鸦、运动、“娃娃家”等区域,提供托位30个,每天根据预约人数以1∶5的师生比配备照护力量。

价格是家长关心的重要问题。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双桥子街道新鸿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是成都市率先开办的社区托育机构之一,由街道对新鸿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进行硬件改造,引入运营方后开放,共提供60个托位,实行普惠定价,满足社区内及周边群众的托育需求。

边“寄娃”,边学习,是很多新手父母的现实需求,因此也成为社区托育服务的内容。记者走进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向日葵亲子小屋”看到,这里不仅提供婴幼儿临时托、亲子互动、玩具漂流等服务,还通过举办家长课堂、进行入户指导等方式,不断把科学养育理念和服务送到年轻父母身边。

新招实招破解“送不起”“找不到”

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显示,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3200万,其中1/3有比较强烈的托育服务需求。然而,家长送托需求高与实际送托率低的矛盾长期存在,资源分布散、营利性机构收费高是主要原因。社区托育如何满足更多家庭“托得起”“托得到”的期待,各地进行了有益探索。

社区入股,降低运营成本。不同于传统的公建民营托育项目,成都新鸿社区婴幼儿成长中心以新鸿社区居委会与运营方共同成立社会企业的方式落地,居委会持股占比40%,使办园成本显著降低。

在确保普惠性上,一些省份要求社区托育机构每年为有需求的家庭提供一定次数的免费照护服务,超过次数的部分按照非营利原则,统筹考虑政府投入、运营成本、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科学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通过服务协议予以明确。

科学布点,挤出办园空间。记者在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看到,通过盘整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资源,街道已建成开放5家“宝宝屋”,均在居民15分钟步行可及的范围内。

校社共育,提升师资水平。托育服务需求的增长呼唤更多高素质的师资。近年来,多地积极推进托育专业人才培养。广东省14所本科院校共有20个托育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社区托育仍需增量提质

当前我国构建普惠多元托育服务体系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但就刚刚起步的社区托育而言,供需不匹配、配套不到位等问题仍然存在,需推动政府、家庭、社会和市场多方协调、合力推进。

破解托育点开办难。广州市政协委员胡桂芬建议,统筹整合城市现有公共服务设施资源,以共享利用或改扩建形式扩充普惠性托育服务总量,在此过程中,可建立有效的公共空间和设施资源的处置转化机制。

合理分担托育成本。受访者表示,政府可通过发放普惠性托育消费补贴券等方式,减轻家庭育儿负担,让更多家庭获得入托支持。

促进“托得到”向“托得好”发展。上海普陀区早教中心主任奚岚表示,托育机构应将保障儿童身心健康和安全放在首位,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定期开展相关培训、检查和演练,切实守牢安全底线。在此基础上,从加强托育机构服务质量监测评价等方面入手,促进社区托育质量稳步提升。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3976 2023-12-15 00:00:00 五 破解“带娃难” 社区托育如何发力?KeywordPh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人数超过3200万,1/3有较强的托育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