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观点·声音 上一版3  4下一版
A03
用20年书写诚信的人生答卷
赋予专科护士部分处方权 先行先试意义何在
扮孙悟空饭来张口 “理想工作”没那么美
“违法开除员工”态度蛮横 女高管哪来的底气
“把大学当公园了?” 为什么不可以呢
      
返回主页 | 郑州晚报 | 标题导航 | 郑州日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20年书写诚信的人生答卷
□郑言

在河南郑州中牟县万滩镇三刘寨村,一提起许爱玲的名字,村里人都竖起大拇指。20年前,她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因治病欠下的11万元巨额债务和日渐衰老的公婆以及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和令人望而却步的债务,这个家庭主妇没有退缩,靠着外出打工和日常节衣缩食的生活,毅然用柔弱的双肩扛起全部债务。如今20年过去,许爱玲已陆续还清全部欠款。(本报1月8日A03版报道)

许爱玲用20年的坚持跑出了一场履行承诺的马拉松,也将“诚信”二字一笔一画写在自己的人生答卷上。

11万元债务对于一个失去家中顶梁柱的家庭,对于一个“上有老下有小”处处需要开销的家庭,对于一个先是仅靠种地,后也仅是超市店员的农村妇女许爱玲而言,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令人敬重的是,她让我们看到古人“一诺千金”的壮举。“我要守住这个家,守住乡亲们这份情,不能因为我的离开让借给我们钱的乡亲们看不到希望,做人一定要诚信。” 她把诚信看得比山重、比天大,如此坚定的信念,支撑着她不仅把老人照顾得很好,也把两个孩子养育成人并供上大学,还一笔一笔陆续还清了债务。其间,她付出多少劳动,又过的是什么样生活,足可以想见。

善人者,人亦善之。在许爱玲的故事中,让人感到温暖的,还有乡里乡亲对许爱玲的帮助与支持。许爱玲娘家哥哥主动送来2000元钱让她为丈夫治病,家中并不宽裕的邻居也主动借出100元钱让她为公公治病,好心的老教师也自掏腰包为许爱玲解困……一个人的本分和善良,一个村的宽容与理解,蕴藏着令人动容的人情温暖,传递出持久深沉的精神力量。

人无信不可,民无信不立。契约不仅是书面上的白纸黑字,更是一种说话算数的“良知”、一种自我约束机制。只有当个体人性中的善良和责任得到充分重视,公共秩序和社会文明才能得到坚固支撑。年过古稀依然打工还债17年的花书增,守等失主将价值20万元的金首饰完璧归赵的亓培坤,拾金不昧把20万元现金归还失主的公交车长蒲立杰……近年来,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守信践诺、以诚立身的榜样。他们可能没有豪言壮语,也罕有惊天壮举,却以内心朴素的道德自觉,托举起良知善行,彰显出品格担当。

做事先做人,做人必诚信。许爱玲20年还债的信义之举令人感动,更让人坚信传统美德诚信的无限魅力。相信许爱玲的故事将激励更多人真诚做人、守信做事。一个个高举的诚信火炬发出的光芒,也必将照亮全社会通往美好未来的前行之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1417906 2024-01-09 00:00:00 三 用20年书写诚信的人生答卷KeywordPh□郑言